邵雍
- 首尾吟 其九十六
- 安乐窝中吟 其六
- 首尾吟 其四十九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乾坤吟
- 首尾吟 其八十三
- 代书寄品库部
- 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七
- 十九日归洛城路游龙门 其二
- 天津幽居
- 生男吟
- 文武吟
- 东轩前添色牡丹一株开二十四枝成二绝呈诸公 其一
- 莫如吟
- 击壤吟
- 里闬吟 其二
- 首尾吟 其四十八
- 龙门石楼看伊川
- 自述二首
- 女几祠
- 不同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安分吟
- 观棋长吟
- 梅花诗
- 得一吟
- 心安吟
- 人心
- 道装吟
- 洛阳春吟
- 谢君实端明用只将花卉记冬春
- 有时吟
- 诗酒吟
- 清夜吟
- 推诚吟
- 观盛花吟
- 安分吟
- 安乐窝中看雪
- 病亟吟
- 病酒吟
- 初秋
- 把酒
- 把手吟
- 呈富相风筝
- 措处吟
- 答{上密下冉}秀才求诗吟
- 答傅钦之
- 和人闻韩魏公出镇永兴过洛
- 楼上寄友人
- 牡丹吟
- 蝎蛇吟
- 游山二首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其三
- 春游五首 其三
- 春游五首 其四
- 何事吟寄三城富相公
-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首 其四
-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首 其六
- 接花吟
-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 其三
- 题范忠献公真
- 观物吟四首 其一
- 兴亡吟 其二
- 观事吟
- 感事吟又五首 其五
- 知人吟
- 议论吟
- 生日吟
- 十分吟 其二
- 十分吟 其三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其十一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其十八
- 闲居述事 其一
- 十七日锦屏山下谢城中张孙二君惠茶
- 寄亳州秦伯镇兵部 其六
- 依韵和浙宪任度支
- 戏谢富相公惠班笋三首 其三
- 和司马君实崇德久待不至 其一
- 别两绝 其一
- 东轩前添色牡丹一株开二十四枝成二绝呈诸公 其二
- 谢彦国相公和诗用醉和风雨夜深归
- 谢君贶宣徽用少微今已应星文
-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其三
- 谢君实端明诗
- 寄寿安令簿尉诸君
-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
-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
-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 其八
-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 其二
- 道装吟 其一
- 道装吟 其二
- 道装吟 其三
- 代简谢朱殿直赠长韵诗
- 秦川吟二首 其一
- 答人吟
- 诫子吟 其一
- 答友人
- 观事吟
- 闲吟四首 其一
- 闲吟四首 其二
- 闲吟四首 其三
- 高竹八首 其四
- 秋怀三十六首 其一
- 秋怀三十六首 其十五
- 观五帝吟
- 观物吟 其一
- 春日园中吟
- 感事吟
- 闲适吟五首
- 东轩消梅初开劝客酒二首 其二
- 代书寄白波张景真辇运
- 代书寄鄞江知县张太博
- 闲行吟 其一
- 闲行吟 其二
- 路径吟
- 旅中岁除
- 履道会饮
- 履道留题吟
- 乱石吟
- 论诗吟
- 代书谢王胜之学寄莱石茶酒器
- 代书吟
- 代书吟
- 待物吟
- 担折
- 当断吟
- 盗伯吟
- 落花短吟
- 落花吟
- 毛头吟
- 毛头吟
- 君子行
- 安乐吟
- 愁花吟
- 崇德阁下答诸公不语禅
- 答客吟
- 答人见寄
- 答人乞碧芦
- 答人书
- 答人书言
- 答人书意
- 答人吟
- 答友人劝酒吟
- 大笔吟
- 大笔吟
- 大笔吟
- 大寒吟
- 大人吟
- 大象吟
- 大易吟
- 大字吟
- 代简答张淳秘校
- 代简谢王茂直惠酒及川笺
- 代书寄陈章屯田
- 代书寄程正叔
- 代书寄广信李遵度承制
- 代书寄濠倅张都官
- 代书寄华山台观武道士
-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 安乐窝铭
- 安乐窝前蒲柳吟
- 懒起吟
- 插花吟
- 半醉吟
- 洛阳春吟
- 代书寄{左堇右阝}江知县张太博
- 人玉吟
- 仁圣吟
- 仁者吟
- 日月吟
- 日中吟
- 洛阳春吟
- 落花长吟
- 莫如吟
- 三惑
- 三十年吟
- 言行吟
- 言语吟
- 演绎吟
- 演绎吟
- 演绎吟
- 演绎吟
- 燕堂即事
- 燕堂暑饮
- 燕堂闲坐
- 尧夫何所有
- 尧夫吟
- 药轩
- 野轩
- 一春吟
- 一等吟
- 一言感人
- 伊川吟
- 依韵答友人
- 依韵答字之少卿
- 依韵和陈成伯著作长寿雪会
- 依韵和陈成伯著作史馆园会上作
- 依韵和淮南宪张司封
- 依韵和君实端明惠酒
- 依韵和君实端明洛滨独步
- 依韵和君实端明洛滨独步
- 依韵和刘职方见赠
- 依韵和任司封见寄吟
- 依韵和任司封见寄吟
- 依韵和任司封见寄吟
- 依韵和三王少卿同过弊庐
- 依韵和寿安尹尉有寄
- 依韵和宋都官惠鬯棕拂子
- 依韵和田大卿见赠
- 依韵和王安之判监少卿
- 依韵和王安之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
- 依韵和王安之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
-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见戏安之非是弃尧夫吟
-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秋约吟
-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谢富相公诗
- 依韵和王不疑少卿见赠
- 相笑
- 窥开吟 其六
- 答和吴传正赞善二首并寄高阳王十三机宜 其二
- 笺年老逢春八首 其一 好花看到半开时
- 金玉吟
- 首尾吟 其十
- 岁暮吟 其一
- 岁暮吟 其二
- 梦中吟
- 题淮阴侯庙十首 其一
- 送猗氏张主簿
- 寄三城旧友卫比部二绝 其一
- 望雨 其一
- 笺年老逢春八首 其六 这般意思难名状
- 惜芳菲
- 首尾吟 其一
- 安乐窝中吟 其一
- 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一
- 闻少华崩
- 左衽吟
- 观物吟四首 其二
- 又浩歌吟二首 其二
- 游山三首 其一
- 安乐窝中吟 其十一
- 旋风吟二首 其二
- 安乐窝中吟 其十三
- 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二
- 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八
- 老去吟 其二
- 仿康节先生诗
- 又旋风吟二首 其二
- 和王安之少卿雨后
- 安乐窝中吟 其八
- 春游五首 其二
- 林下五吟 其四
- 演绎吟 其三
- 自问二首
- 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二
- 岁暮吟
- 鹧鸪吟二首 其一
- 自贻吟
- 自咏
-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首 其二
- 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九
- 自余吟
- 共城十吟 其四 春郊花开
- 天闷幽居即事
- 自和打乖吟
- 昼睡
- 自述
- 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八
- 重阳前一日作
- 重九日登石阁三首
- 自谢用此药直从天外来
- 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十二
-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其一
- 竹庭睡起
- 演绎吟 其一
- 林下五吟 其二
- 闲中吟 其三
- 中秋月
- 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一
- 林下五吟 其五
- 瞻礼孔子吟
- 依韵和王安之少卿六老诗仍见率成七首 其七
- 招司马实游夏圃
- 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四
- 治乱吟五首
- 代书吟
- 自咏吟
- 春阴 其二
- 自在吟
- 种谷吟
-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其四
- 赠富公
- 笺年老逢春诗
- 治心吟
- 诏三下答乡下人起之意
- 天意吟
- 又一首
- 战国吟
- 知识吟
- 重九日登石阁三首
- 邹田二忌
- 自遣
- 嘱花吟
- 簪花吟
- 正性吟
- 治乱吟五首
- 追和王常侍登郡楼望山
- 过永济桥二首 其一
- 春阴 其一
- 重游洛川
- 昼寝房
- 嘱花吟
- 坐右吟
- 自处吟
- 自凤州还至秦川驿寄守倅薛姚二君
- 自况三首
- 昼梦
- 知人吟
- 议论吟
- 再答王宣徽
- 又五首
- 游山三首
- 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十
- 雨犯吟
- 至诚吟
- 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七
- 忠信吟
- 又浩歌吟二首 其一
- 自古吟
- 意未萌于心
- 鹧鸪吟
- 自悯
- 又旋风吟二首
- 游龙门
- 至灵吟
- 晚步洛河滩
- 忧梦吟
- 治平丁未仲秋游伊洛二川六日晚出洛城西门宿
- 和相国元老
- 游山二首
- 依韵和张静之少卿惠文房三物
- 知人吟
- 争让吟
- 自乐吟
- 依韵和镇戎倅龚章屯田
- 义利吟
- 忆昔吟
- 雨后天津独步
- 意外吟
- 又五首
- 游洛川初出厚载门
- 疑信吟
- 治乱吟
- 依韵和张元伯职方岁除
- 至福昌县作
- 游山三首
- 新正吟
- 重九日登石阁三首
- 心迹吟
- 有病吟
- 阴阳吟
- 行止吟
- 依韵谢登封刘李裴三君见约游山
- 依韵谢任司封寄逍遥枕吟
- 诈者吟
- 谢寿安簿寄锦屏山下所失剪刀
- 谢王谏议见思吟
- 宇宙吟
- 薰蕕吟
- 又一绝
- 谢商守宋郎中寄到天柱山户帖仍依元韵
- 知幸吟
- 知非吟
- 灾来吟
- 谢商守宋郎中寄到天柱山户帖仍依元韵
- 谢商守宋郎中寄到天柱山户帖仍依元韵
- 幽明吟
- 再用晴窗气暖墨花春谢王胜之谏议惠金雀砚
- 学佛吟
- 月到梧桐上吟
- 又一绝
- 由听吟
- 忧喜吟
- 依韵和吴传正寺丞见寄
- 应龙吟
- 逍遥吟
- 小车行
- 谢开叔司封用无事求得最多
- 有常吟
- 小车吟
- 又借出诗
- 旋风吟二首
- 再答王宣徽
- 谢傅钦之学士见访
- 影论吟
- 辛酸吟
- 月窟吟
- 月新吟
- 言默吟
- 谢君实端明诗
- 咏世
- 逸书吟
- 谢伯淳察院用先生不是打乖人
- 有客吟
- 又五首
- 先天吟
- 谢安之少卿用始知安是道梯阶
- 谢城南张氏弟兄冒雪载肴酒见过
- 谢寿安县惠神林山牒
- 谢富相公见示新诗一轴
- 小人吟
- 晓物吟
- 因何吟
- 闲吟
- 新居成呈刘君玉殿院
- 喜春吟
- 忆梦吟
- 谢商守宋郎中寄到天柱山户帖仍依元韵
- 闲吟四首
- 闲中吟
- 谢富丞相招出仕二首
- 先天吟
- 刑名吟
- 无妄吟
- 谢君实端明惠牡丹
- 闲适吟
- 选官图
- 依韵和王不疑少卿招饮
- 闲吟四首
- 训世孝弟诗十首
- 兴亡吟
- 未有吟
- 洗心吟
- 文武吟
- 逍遥吟
- 小圃睡起
- 问春
- 新春吟
- 戏登友人吟
- 吴越吟二首
- 杏香花
- 先几吟
- 闲吟四首
- 性情吟
- 团团吟
- 小春天
- 谢圆益上人惠诗一卷
- 小道吟
- 畏爱吟
- 问人丐酒
- 闲行
- 为客吟
- 无行吟
- 谢富相公见示新诗一轴
- 闲适吟
- 夏日南园
- 小车吟
- 五伯
- 痛矣吟
- 闲中吟
- 闲居述事
- 天人吟
- 小车初出吟
- 天津新居成谢府尹王君贶尚书
-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
- 听杜鹃思亡弟
- 喜乐吟
- 天命吟
- 无事吟
- 瓮牖吟
-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
- 谢西台张元伯雪中送诗
- 逍遥吟
- 万物吟
- 王公吟
- 问春吟
- 谢宋推官惠白牛
- 小园逢春
- 问调鼎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头白吟
- 同府尹李给事游上清宫
- 土木偶人
- 晚步吟
- 闲适吟
- 天意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闲适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天宫小阁
- 唯天有二气
- 无客回天意
- 先天吟
- 小车吟
- 题四皓庙四首
- 戏谢富相公惠班笋三首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为客吟
- 小人吟
- 万物吟
- 天津弊居蒙诸公共为成买作诗以谢
- 为客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吾庐吟
- 温良吟
- 谈诗吟
- 天津闻乐吟
- 天宫幽居即事
- 王氏螟罗氏子
- 鲜欢吟
- 无酒吟
- 喜饮吟
- 天人吟
- 晚晖亭
- 天听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闲居述事
- 晚步洛河滩
-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
- 四不可吟
- 天人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闻少华崩
- 四公子吟
- 四道吟
- 天意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随缘吟
- 岁暮自贻
-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
- 宿延秋庄
- 天道吟
- 思患吟
- 思山吟
- 水旱吟
- 题华山
- 思友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双头莲
- 贪义吟
- 思圣吟
- 试笔
- 始皇吟
- 闻少华崩
- 探春吟
- 岁除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为人吟
- 书亡弟殡所
- 宿寿安西寺
- 太和汤吟
- 听天吟
- 天宫小阁纳凉
- 十分吟
- 苔钱
- 思虑吟
- 同诸友城南张园赏梅十首
- 同程郎中父子月陂上闲步吟
- 诗史吟
- 岁杪吟
- 题留侯庙
- 时事吟
- 室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思省吟
- 题四皓庙四首
- 题淮阴侯庙十首
- 题淮阴侯庙十首
- 书事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绳水吟
- 赏雪吟
- 桃李吟
- 事争吟
- 爽口吟
- 十四日留题福昌县宇之车轩
- 题淮阴侯庙十首
- 芍药四首
- 题淮阴侯庙十首
- 四贤吟
- 题淮阴侯庙十首
- 天津水声
- 善人吟
- 唐虞吟
- 岁暮吟
- 四者吟
- 十一日福昌县会雨
- 太平吟
- 书皇极经世后
- 盛衰吟
- 送猗氏张主簿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善恶吟
- 死生吟
- 上巳观花思友人
- 事体吟
- 三皇吟
- 四者吟
-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人生长有两般愁
- 生日吟
- 人情吟
- 人物吟
- 水旱吟
- 睢阳五老图
- 善处吟
- 扫地吟
- 生日吟
- 首尾吟
- 孙庞二将
- 秋游六首
- 所感吟
- 摄生吟
- 四小吟简陈季常
- 芍药四首
- 庶几吟
- 寿安县晚望
- 四喜
- 时事吟
- 善赏花吟
- 盛衰吟
- 秋日
- 人鬼吟
- 深秋吟
- 史画吟
- 书事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所失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秋怀三十六首
- 秋日饮后晚归
- 是夕宿至锦屏山下
- 秋怀三十六首
- 思山吟
- 商山道中作
- 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
- 秋日即事
- 秋日登崇德阁二首
- 伤二舍弟无疾而化二首
- 十六日依韵酬福昌令有寄
- 是非吟
- 求信吟
- 秋游六首
- 秋怀三十六首
- 秋怀三十六首
- 秋日登崇德阁二首
- 世上吟
- 七日逆洛夜宿延秋庄上
- 秋怀三十六首
- 秋怀三十六首
- 穷达吟
- 十七日锦屏山下谢城中张孙二君惠茶
- 善恶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十三日游上寺及黄涧
- 七国
- 秋怀三十六首
- 秋怀三十六首
- 偶得吟
- 十分吟
- 十五日别福昌因有所感。
- 秋游六首
- 人事吟
- 女几祠
- 时吟
- 娶妻吟
- 能寐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偶书
- 十九日归洛城路游龙门
- 偶书
- 秋怀三十六首
- 芍药四首
- 秋夜
- 泉布吟
- 人事吟
- 偶得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偶书吟
- 弄笔
- 名利吟
- 牡丹吟
- 破釜
- 名实吟
- 梦过城东谒洛阳尉杨应之
- 秋怀三十六首
- 南园南晚步思亡弟
- 秋怀三十六首
- 偶书
- 乞笛竹
- 秋怀三十六首
- 年老逢春十三首
- 偶见吟
- 内外吟
- 南园花竹
- 偶得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秋尽吟
- 莫如吟
- 梦中吟
- 暮春吟
- 清和吟
- 悯旱
- 人寿吟
- 偶得吟
- 暮春吟
- 秋游六首
- 洛阳春吟
- 偶见吟
- 秋日雨霁闲望
- 秦和十月二十四日初见雪呈相国元老
- 民情吟
- 秋游六首
- 洛阳春吟
- 趋向
- 偶见吟
- 落花短吟
- 留题水北杨郎中园亭二首
- 秋怀三十六首
- 秋怀三十六首
- 六十二吟
- 每度过东街
- 乐物吟
- 内乡天春亭
- 内乡兼隐亭
- 莫春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览照吟
- 量力吟
- 秋怀三十六首
- 力穑吟
- 盆池
- 老翁吟
- 举酒吟
- 齐郑吟
- 每度过东邻
- 君子与人交
- 洛阳春吟
- 酒少吟
- 能怀天下心
- 名利吟
- 六十岁吟
- 君子吟
- 年老吟
- 六十六岁吟
- 洛阳春吟
- 禁烟留题锦屏山下四首
- 句
- 览照吟
- 乾坤吟
- 笺年老逢春八首·谁让万金无孑遗
- 男子吟
- 梁燕吟
- 秦川吟二首
- 君子吟
- 金帛吟
- 偶书
- 南园赏花
- 见物吟
- 潜机吟
- 六十三吟
- 赁屋吟
- 笺年老逢春八首·美酒饮教微醉后
- 寄毫州秦伯镇兵部
- 六十五岁新正自贻
- 笺年老逢春八首·年老逢春春莫疑
- 年老逢春十三首
- 寄三城旧友卫比部二绝
- 教子吟
- 弄笔吟
- 利害吟
- 暮春吟
- 寄毫州秦伯镇兵部
- 寄陕守祖择之舍人
- 笺年老逢春八首·好花看到半开时
- 教劝吟
- 乐乐吟
- 林下五吟
- 迷悟吟
- 林下五吟
- 后图即事三首
- 进退吟
- 寄谢三城太守韩子华舍人
- 家国吟
- 可必吟
- 见义吟
- 极论
- 禁烟留题锦屏山下四首
- 立秋日川上作
- 和相国元老
- 诫子吟
- 乐物吟
- 君子饮酒吟
- 欢物吟
- 和王安之少卿同游龙门
- 诫子吟
- 力外吟
- 寄毫州秦伯镇兵部
- 静坐吟
- 击壤吟
-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
- 后图即事三首
- 和商洛章子厚长官早梅
- 寄毫州秦伯镇兵部
- 笺年老逢春八首·年老才会惜芳菲
- 经世吟
-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
-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 老去吟
- 和孙传师秘校见赠
-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
- 诫子吟
- 寄李景真太博
- 诫子吟
- 和王不疑郎中见赠
- 击壤吟
- 和和承制见赠
- 和花庵上牵牛花
- 欢喜吟
- 和凤翔横渠张子厚学士
- 浩歌吟
- 和商洛章子厚长官早梅
- 还鞠十二著作见示共城诗卷
- 和李审言龙图行次龙门见寄
- 和王安之少卿韵
- 何处是仙乡
- 好恶吟
- 即事吟
- 寄毫州秦伯镇兵部
- 过宜阳城二首
- 和云
- 和人留题张相公庵
- 和祖龙图见寄
- 笺年老逢春八首·这般意思难名状
-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 观性吟
- 和张子望洛城观花
- 恍惚吟
- 和王平甫教授赏花处惠茶韵
- 和商洛章子厚长官早梅
- 黄金吟
- 和李文思早秋五首
- 和宋都官乞梅
- 和王安之少卿雨后
- 贺人致政
- 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
-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
- 寄前洛阳簿陆刚秘校
- 和君实端明副酒之什
- 接花吟
- 寄商守宋郎中
- 解字吟
- 恨月吟
- 和貂褥筇杖二物皆范景仁所惠
- 观三王吟
- 寄三城旧友卫比部二绝
- 观嬴秦吟
- 皇极经世一元吟
- 观物吟
- 和成都俞公达运使见寄
- 观物吟
- 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
- 观诗吟
- 观五伯吟
-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
- 后图即事三首
- 观十六国吟
- 欢喜吟
- 花前劝酒
- 和君实端明
- 观五代吟
- 和君实端明花庵二首
- 和君实端明登石阁
- 观南北朝吟
- 归城中再用前韵
- 高竹八首
- 好胜吟
- 归城中再用前韵
- 和人放怀
- 过宜阳城二首
- 故连昌宫
- 和秋夜
- 观三皇吟
- 高竹八首
- 何如吟
- 和商守宋郎中早梅
- 观物吟
- 风月吟
- 共城十吟·其八曰春郊雨后
- 观五帝吟
- 过眼吟
- 欢物吟
- 和张少卿丈再到洛阳
- 府尹王宣徽席上作
- 高竹八首
- 和王安之少卿同游龙门
- 放小鱼
- 观三国吟
- 和商守登楼看雪
- 对花吟
- 观物吟
- 共城十吟·其十曰春郊花落
- 独坐吟
- 观有唐吟
- 感事吟
- 二十日到城中见交旧
- 独赏牡丹
- 感事吟
- 和商守雪残登楼
- 观物吟四首
- 高竹八首
- 观物吟
- 费力吟
- 高竹八首
- 共城十吟·其三曰春郊芳草
- 登朝元阁
- 共城十吟·其二曰春郊闲步
- 读张子房传吟
- 和登封裴寺丞翰见寄
- 二月吟
-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
- 独坐吟
- 观物吟
- 负河阳河清济源三处之约以诗愧谢之
- 风霜吟
- 府尹王宣徽席上作
- 风州郡楼上书所见
- 观四晋吟
- 高竹八首
- 共城十吟·其七曰春郊雨中
- 观物吟
- 观易吟
- 恩义吟
- 代简谢朱殿直赠长韵诗
- 恩怨吟
- 观物吟
- 答客
- 代书寄长安幕张文通
- 东轩消海初开劝客酒二首
- 观盛花吟
- 观书吟
- 观陈希夷先生真及墨迹
- 观七国吟
- 答李希淳屯田三首
- 冬不出吟
- 放言
- 对花
- 答李希淳屯田三首
- 观棋长吟
- 共城十吟·其四曰春郊花开
- 二说吟
- 访南园张氏昆仲因而留宿
- 观春秋吟
- 东轩黄红二梅正开坐上书呈友人
- 古琴吟
- 登石阁吟
- 代书寄前洛阳簿陆刚叔秘校
- 代简谢尹处初先生
- 对花吟
- 垂柳短吟
- 答友人
- 读陶渊明归去来
- 东海有大鱼
- 对酒吟
- 共城十吟·其一曰春郊闲居
- 答和吴传正赞善二首
- 春水短吟
- 春色
- 春阴
- 垂柳
- 访姚辅周郎中月陂西园
- 不知吟
- 答李希淳屯田
- 不同吟
- 晨起
- 瀍河上观杏花回
- 代书答开封府推官姚辅周郎中
- 不愿吟
- 长短吟
- 步月吟
- 答君实端明游寿安神林
- 答人语名教
- 春天吟
- 春雨吟
- 苍苍吟
- 对花
- 代书戏祖龙图
- 不老吟
- 诚明吟
- 道装吟
- 罢吟吟
- 得失吟
- 春暮答人吟
- 愁恨吟
- 安乐窝中一炷香
- 安乐窝中吟
- 病起吟
- 答富郑公见示正旦四绝
- 代书寄友人
- 答人放言
- 辩熊耳
- 笔兴吟
- 春暮吟
- 答客问病
- 长子伯温失解以诗示之
- 别谢彦国相公三首
- 春去吟
- 山村咏怀
- 山村咏怀
儒学成就
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
文学成就
同其他北宋四子相比,邵雍在文学尤其是诗歌领域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诗学观的影响和对理学重道轻文观念的偏见,诗论家对以邵雍《伊川击壤集》为代表的理学诗的文学成就始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在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以说理为主的“康节体”赫然与苏黄王陈等宋诗诸大家相并列,充分地体现出其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这也是在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邵雍诗歌进行的诗学化的身份确认,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于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探讨日益深化,诗歌总量冠居宋儒之首的邵雍作为理学诗创作的典型个案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伊川击壤集》在东亚文化圈内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并且在日本和朝鲜都曾多次刊刻,现今亦有朝鲜刊本与和刻本传世,虽然《伊川击壤集》不是宋诗中的正格,但他却以自身的文学实绩切实地参与了宋诗精神的创建,对于宋诗风貌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该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易学成就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地主生化》。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
苦读游历
邵雍年少时期,也自认为才志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学易悟道
当时李之才(字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见邵雍,并对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意即“你知道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
邵雍回答道:“幸受教。”,意指愿受李之才的教导,这样邵雍就拜李之才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的八卦六十四卦图像。李之才所传授的这些东西都是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而邵雍探索其中深奥的内涵时,往往如有神助一般的能妙悟、洞彻其内涵,最后获得的如同汪洋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多半是邵雍自行悟道所得。
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其德行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明白了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世道变迁的规律,甚至对微小的走、飞行类动和草本木本植物的特性也一样了然于胸。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邵雍的学说不是模仿前人、偶然应验的学说。邵雍悟到了伏羲八卦中自带的先天因素,并因此写下数十万言的著作流传于世,但由于他处于隐居状态,所以很少被世人所知。
乐居洛阳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邵雍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为周围的人所难以理解。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著名诗词家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敬重邵雍,常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带园地的住宅。
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
邵雍白天时常焚香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喝了,还没醉时常常兴致到了就即兴吟诗自咏。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常乘一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非常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从来没有人直呼他姓名的。有时邵雍在他们家住了一晚后留下书信后又走了。还有热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乐窝”的样式建了新的别苑,等候邵雍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
德感世人
司马光以邵雍为兄,他二人高尚品德为周围乡邻所仰慕。父亲训斥儿子,哥哥教育弟弟时往往说:“你做不好的市,恐怕司马先生、邵先生会知道的。”有官员、读书的士子到洛阳,即使不去拜访官府,必会去邵雍住处拜望。邵雍德行甚为纯正,来拜访的人一望就知邵先生之贤良,但邵雍自己却从来不表露自己,也不提防别人什么,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没有避讳的。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喜欢说别人的缺点。有向他问教的他总尽力解答,从来不用强制的方式向别人说教。邵雍待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诚恳。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被他感化了。一时间洛阳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三年(1070年),宋神宗全面推广新法,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邵雍说:“这是贤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苛严,能尽自己为官之力对百姓宽厚一分,那百姓就会受到一分恩赐。弃官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呢?”
隐而不仕
宋仁宗嘉佑时,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补任颍州团练推官,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病卒简葬
邵雍患病垂危期间,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这些知名人士早晚在他跟前守候照料,将死去时,大家在外厅共同商议他的丧葬事宜,邵雍都可以听到那些商议的话语,就召唤他儿子邵伯温到跟前交代说:“诸君欲葬我近城的地方,应当从于先祖的坟地,一切从简。”
熙宁十年(1077年),邵雍去世而简葬了,终年六十七岁,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程颢所做的墓铭志里称邵雍的学问纯正统一而不杂乱,就邵雍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安且成矣。邵雍所著书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有《伊川击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