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
- 题柯敬仲杂画十首 其二
- 题李溉之学士湖上诸亭 其四 秋水观
- 【双调】折桂令 席上偶谈蜀
-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
- 和陈溪山韵
- 题梅花寒雀图
- 满庭芳·微雨经宵
- 浣溪沙
- 鹊桥仙 寄阿里仁甫
- 法驾导引 为陈溪山寿
- 烛影摇红 淮南故将军家有歌妓,才容自许,
- 蝶恋花 故远主得其臣所献黄菊赋,题其后曰
- 苏武慢·扫尽风云
- 苏武慢·山月来时
- 苏武慢·放棹沧浪
- 苏武慢·对酒当歌
- 苏武慢·忆昔坡仙
- 苏武慢·十载燕山
- 白鹤观
-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 赤城馆
- 张令鹿门图
- 家兄孟修父输赋南还
- 画鹤
- 寄丁卯进士萨都剌天锡
- 舟次湖口
- 送袁伯长扈从上京
- 城东观杏花
- 费无隐丹室
- 送韩伯高佥宪浙西
- 钓月轩(京兆杜本隶颜)
- 月出古城东
- 同阁学士赋金鸭烧香
- 退直同柯敬仲博士赋
- 步虚词
- 送张道士归上清
- 寄陈众仲助教上都作
- 赋水木清华亭
- 于仲元舍赋红梅
- 林皋亭
- 题子昂长江叠嶂图
-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
- 次韵阿荣存初参议秋夜见寄
- 雪谷早行
- 雪岩楼观
- 送人之剑阁倅
- 寄子山尚书
- 漫兴
- 送张尚德
- 明皇按乐图
- 送长沙守
- 代众仲作
- 送王照磨之官云南
- 玉堂燕集图
- 画桧
- 赠杨友直
- 题朱邸竹木
- 赤壁图
- 八月八日有感题视草堂壁
- 赋程氏竹雨山房二首 其一
- 赋程氏竹雨山房二首 其二
- 送鲁子翚廉使之汉中
-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 其一
-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 其二
-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 其三
-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 其四
- 戏作试问堂前石五首 其五
- 立春夜试墨
- 代石答五首 其一
- 代石答五首 其二
- 代石答五首 其三
- 代石答五首 其四
- 代石答五首 其五
- 次韵筠轩司徒足成旦公所藏英宗御题之句元题曰日光照吾民月色清我心又题琴曰至治之音二首 其一
- 次韵筠轩司徒足成旦公所藏英宗御题之句元题曰日光照吾民月色清我心又题琴曰至治之音二首 其二
- 玉隆宫所藏宋乾道宸翰云壑二字
- 寄三衢守马九皋
- 寄题汪道士草亭
- 闻雁
- 钱舜举画
- 山水图
- 题马竹所画
- 送客北门晨登山木阁
- 奉别阿鲁灰东泉学士游瓯越
- 次韵马伯庸少监四首 其一
- 次韵马伯庸少监四首 其二
- 次韵马伯庸少监四首 其三
- 次韵马伯庸少监四首 其四
- 酬崔御史送熊掌
- 次韵叶宾月山居十首
- 次韵叶宾月山居十首 其三
- 次韵叶宾月山居十首 其四
- 商德符画幽篁古木
- 赠星上人归湘中
- 子昂秋山图
- 谢茅山主者赠白罗氅衣请为作大洞祖宗师四十五赞
- 送莫京甫广宪经历
- 欧阳元功待制入院后仆以兼领成均辰酉甚严绝不得相见今夜当同宿斋宫赋此先寄并简谢敬德修撰
- 次韵张蔡国公淡庵青山寺诗
- 次韵马伯庸宝监学士见贻诗并简曹子贞学士燕信臣待制彭允蹈待制
- 次韵国子监同官二首 其一
- 次韵国子监同官二首 其二
- 题南野亭
- 云州道中数闻异香
- 次韵伯庸尚书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简吴宗师二首 其一
- 次韵伯庸尚书春暮游七祖真人庵兼简吴宗师二首 其二
- 次韵杨友直北行道中
- 触石坠马卧病蒙恩予告先至上京寄溉之学士敬仲参书二首 其一
- 触石坠马卧病蒙恩予告先至上京寄溉之学士敬仲参书二首 其二
- 次韵马伯庸尚书
- 二十五日即事呈阁老诸学士
- 王仪伯参政见和郊字韵诗复用韵叙谢二首 其一
- 王仪伯参政见和郊字韵诗复用韵叙谢二首 其二
- 赋砀山成简卿心远亭
- 谢吴宗师送牡丹并简伯庸尚书
- 送进士刘闻文廷赴临江录事
- 大廷策士问经世之道仆忝在读卷之列观诸进士所对有感赋此录以赠别刘性粹中支渭兴文举二贤良
- 罗朋友道擢高科拜官还崇仁赋此为别
- 赠赵生
- 访李真人不遇
- 赋壶洲
- 次韵朱本初访李溉之学士不遇
- 寄赵子敬平章
- 别国史院鳌峰石
- 谢书巢惠梅花
- 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三首 其一
- 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三首 其二
- 仁寿寺僧报更生佛祠前生瑞竹有怀故园三首 其三
- 再用韵简巢翁
- 送王君实御史
- 送欧阳元功谒告还浏阳
- 八月十五日伤感
- 送许有孚赴湖广提举
- 赋石竹
- 奉同吴宗师赋蔡七祖新斋
- 寄来鹤亭主人
- 送张兵部巡视运河
- 谢吴宗师惠墨
- 三用韵答巢翁就以奎章赐墨赠之
- 题著色山图
- 题画
- 寄海南故将军
- 次韵宋诚甫学士城南访病暮归
- 抚郡天宁明极觉讲主陪敬斋监郡奉祠华盖特有高咏三读敬叹仆偶共清游辄复次韵衰退不工聊资笑粲
- 秋日同朋游北塔山
-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 其一
-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 其二
-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 其三
-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 其四
-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 其五
- 送易用昭
- 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
- 某与胡伯友书问疏阔稍久因楚石藏主待谒翘仰高谊赋寄此诗
- 集自郡城归溪山翁寄诗并和申字韵垂教依韵再呈殊愧迟拙 其一
- 集自郡城归溪山翁寄诗并和申字韵垂教依韵再呈殊愧迟拙 其二
- 赠楚石藏主谒饶心道六有先生
- 送抚郡经历海朝宗调官
- 东坡墨竹
- 白云间上人度夏
- 答甘允从寄海东白纻
- 孙宰金碧山水
- 甲戌四月十七日至临川冲云寺祝圣寿斋罢为赋此诗
- 蜀人刘梦良效杨补之掀蓬图
- 答钱翼之
- 柯敬仲画古木疏篁
- 李伯宗录诗
- 送朱生南归
- 归蜀
- 自仁寿回成都
- 寄福建佥宪马叔惠
- 端午节饮客与赵伯高
- 周昉画美人图
- 赋雪洲
- 赠道士
- 赠无尘道人
- 玉华山
- 王庶山水
- 画虎图赠真一先生
- 滕王阁
- 张道士蜀山图
- 代祀西岳答袁伯长王继学马伯庸三学士二首 其一
- 代祀西岳答袁伯长王继学马伯庸三学士二首 其二
- 兴庆宫朝退次韵袁伯长见贻是日上加尊号礼成告谢集即东出奉祠斋宫
- 游冈子原呈王学士
- 和李秋谷平章小车诗
- 次韵寄元复初
- 罗若川画松
- 送胡士恭
- 舟泊安和阮宅次黄志高韵
- 赋文子方家筼筜亭竹影
- 寄澄湛堂法师
- 陈可复为予写戴笠图赋诗四首 其一
- 陈可复为予写戴笠图赋诗四首 其二
- 陈可复为予写戴笠图赋诗四首 其三
- 陈可复为予写戴笠图赋诗四首 其四
- 次韵陈溪山红梅三首 其一
- 无俗念
- 家茶
- 癸酉岁晚留上方观三首 其二
- 溪桥踏雪
- 燕陈公子宅赠燕学士
- 楚石琛藏主自蒋山归却欲就丛林阅藏同舟清江之上赋此赠之
- 题暖翠亭
- 贺新郎
- 赠升龙观主
- 癸酉岁晚留上方观三首 其一
- 次韵陈溪山红梅三首 其二
- 宣和墨竹寒雀
- 题汪华玉子昂兰石二首 其一
- 次韵答鲁子晕参政二首 其二
- 八月十五日得旨先归驿骑在门复召还草诏十七日至桓州驿题壁
- 画双蝶
- 洪厓桥
- 滕昌祐蘹香睡鹅图
- 藿元镇规模董北苑米南宫父子写山水云物殊有标致见示春江捕鱼图遂赋此
- 题韩干画马
- 送西台治书仇公哲
- 题赠叶梅野
- 竹杏沙头鸂鷘
- 泰定甲子上京有感次韵马伯庸待制
- 句
- 题高彦敬尚书赵子昂承旨共画一轴为户部杨侍郎作
- 空山歌
- 次韵杜德常典签秋日西山有感二首 其二
- 后续咏贫士三首 其一
- 癸酉岁晚留上方观三首 其三
- 刷马歌
- 书苏公帖后
- 题李溉之学士湖上诸亭
- 中秋前偶赋四首 其三
- 柳塘野鸭
- 芙蓉
- 日出行
- 赋范德机诗后
- 王朋梅东凉亭图延祐中奉敕所作草也
- 题纳凉图
- 中秋前偶赋四首 其一
- 一剪梅 春别
- 奎章阁有灵壁石奇绝名世御书其上曰奎章玄玉有敕命臣集赋诗臣再拜稽首而献诗曰
- 题东坡帖
- 画马二首 其一
- 题柯敬仲杂画十首 其九
- 次韵答鲁子晕参政二首 其一
- 赋苏伯修滋溪书堂
- 题子昂春江听雨图
- 赋茅山道士云松巢
- 题张希孟凝云石
- 赋洛川老人九十
- 次韵李侍读东平王哀诗
- 曹将军马
- 送吕教授还临川
- 题柯敬仲杂画十首 其十
- 徽宗画梨花青禽图
- 题饶世英所藏孤鹤图
- 青山白云图
- 赋故宋李文襄公植乌石渡旧隐
- 次韵太朴良友对何仙舟读书山中见怀之作
- 记梦
- 忆三十年前与元复初参政同赋秋日梨花元有句云朝食叶底梨暮看枝上花而忘其后句因续之云
- 次韵宋显甫
- 题花鸟图
- 浣溪沙 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
- 苏武慢
- 题欧阳原功少监家柯敬仲画
- 赠閒白云
- 东家四时词四首 其四
- 雪后偶成
- 田舍
- 赠傅与砺
- 王母图 其一
- 题柯敬仲杂画十首 其三
- 送四川宪使
- 写庐山图上
- 记梦中诗三首 其二
- 曹霸下槽马
- 后续咏贫士三首 其三
- 盗发亚父冢
- 送张兵部孟功巡河分题得屋上乌
- 赠写真佟士明
- 记梦中诗三首 其三
- 子昂竹
- 题蔡端明苏东坡墨迹后四首 其三
- 木芙蓉
- 题李溉之学士湖上诸亭 其三 漏舟
- 秋山行旅图
- 息斋竹
- 听雨
- 院中独坐
- 挽文丞相
-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 风入松·寄柯敬仲
-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虞集素负文名,宋濂在《柳待制文集》序言中说:“天历以来,海内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硕、乌伤黄公晋卿及公(柳贯)四人而已。识者以为名言”。宋荦《漫堂说诗》云:“元初袭金源派,以好问为大宗,其后则称虞、杨、范、揭”。又如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虞、杨、范、揭四家诗品相敌。中又以汉廷老吏为最。”
虞集说:“仲宏(杨载)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范梈)诗如唐临晋帖,曼硕(揭傒斯)诗如美女簪花(一作“三日新妇”),而他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据说揭傒斯听到这种评论,颇不高兴,因为揭的诗写得是相当典重的。虞集诗歌内容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意识。他在《挽文丞相》一诗中,对宁死不屈的南宋忠臣文天祥充满了哀悼,以至有人这样说:“读此诗而不泣下者几希!”文字亦流畅宛转。另有《从兄德观父与集同出荥州府君,宋亡隐居不仕而殁,集来吴门省墓,从外亲临邛韩氏得兄遗迹有说:“我因国破家何在,居为唇亡齿亦寒”,不知为谁作也?抚诵不觉流涕,因足成一章,并发其幽潜之意云》一诗,也流露同样思想感情。在《赵千里小景》诗中,他说“残云野水三百年”,也有凭吊宋亡的意思。虞集生二岁而宋亡,但由于元代民族关系紧张,以至在作品中表露出民族意识。
虞集有些诗还写及了民生疾苦,如《次韵陈溪山□履》、《杞菊轩》等。此外,他对元统治者推行的民族仇杀政策,颇表不满。他更多的诗是赠答应酬、内容空泛的作品。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他 的诗词一般都写得清和淡远。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闻机杼》则呈现雅淡的画面,《腊日偶题》、《听雨》、《宫词》等给人一种安详幽静印象。虞集的诗风格严峻,声律圆熟。
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景物描写亦平平无特色,惟〔风入松〕“画堂红袖倚清酣”引人注目,其中有句说:“杏花春雨在江南”,勾画江南景物,令人神往。杏花春雨本用陆游诗意而加以翻新。据说和他同时的诗人陈旅、张起岩都很欣赏这首词,而当时机坊还把它织在罗贴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
虞集的散文多数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当时宗庙朝廷的典册,公侯大夫的碑铭,多由他撰写。但也有一些书信传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情。如《陈□小传》写宋代进士陈□守常州以身殉城的事迹,褒扬其忠义。又如《答刘桂隐书》对刘氏不出仕,十分称赏,赞扬刘"霜降冰涸而松柏后凋,沙砾汰除而黄金独耀"。这里对忠于赵宋王朝的人物的歌颂和他在诗歌中流露的民族意识是相通的。
虞集还有一些散文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社会人情物理的深刻体会。《海樵说》着重阐明“大烹以养贤,推之使天下皆得其养”的道理,《医说赐易晋》强调医生应有仁爱的心肠,等等。著有《道园学古录》50卷。
虞集的书法在当时也很有名,颇得晋朝人韵味。
虞集,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徙临川崇仁(今属江西省)。其母亲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祖辈皆以文学知名。虞集1272年二月二十日(3月21日)生于湖南衡阳,正当宋末,兵戈扰攘,为避战乱,随父迁居江西崇仁二都(今石庄乡)。
虞集自幼聪颖,3岁即知读书,4岁时由母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名家文章,听毕即能成诵。9岁时已通晓儒家经典之大旨。14岁时师从著名理学家吴澄,对儒学世界观有了进一步认识。元朝统一全国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中教书。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今北京市),大德六年(1302),被荐入京为大都路儒学教授。不久,为国子助教。他以师道自任,声誉日显,求学者甚多。仁宗即位(1312),虞集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他上疏论学校教育问题,多有真知灼见,为仁宗所赏识。延祐六年(1319),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贤修撰。泰定元年(1324),为国子司业,后为秘书少监。四年(1327),他与王约随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语和汉语讲解经书,上都大臣为其博古通今所折服。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他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筑堤以防潮水涌入。这既可逐年增加税收,又使数万民众得以在京师周围聚集,增强保卫京师的力量。这些主张虽未被采纳,但后来海口设立万户之计,就是采用其说。文宗在登位之前,就对虞集有所了解,登基后,即命其为奎章阁侍书学士。文宗有旨采辑本朝典章制度,仿效“唐、宋会要”,编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平章事赵世延同任总裁。后赵世延离任,由虞集独专其责。虞集呕心沥血,批阅两载于至顺二年(1331)全书编纂而成,共计880卷,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书成后,文宗命他为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他以眼疾为由乞外任,未被允许。直到文宗及幼君宁宗相继去世,才得以告病回归崇仁。至正八年(1348)五月己未(二十三)日(6月20日),病逝于家。谥“文靖”,赠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为仁寿郡公。
虞集学识渊博,能究极本源,研精探微。精于理学,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他认为道德教化是国家治本的大事,选用人才必须为众所敬服。主张理学应贯穿于雅俗之中。为元代中期文坛盟主,诗文俱称大家。文多宣扬儒家传统,倡导理学,歌颂元室。诗风典雅精切,格律谨严,深沉含蓄,纵横无碍。其诗歌风格于精切典雅中见沉雄老练,体裁多样,长于七古和七律,与杨载、范梈、揭奚斯齐名,人称“虞、杨、范、揭”,为“元诗四大家”之一。一时朝廷宏文高册,多出其手。在其诗作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抚州故土的山水风土人情。亦工词与散曲,一生所写诗词文章逾万篇,但所存只有十之二、三。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各50卷,《虞文靖公诗集》(又曰《虞伯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