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禹
- 中书侍郎傅公挽词 其二
- 送秦主簿赴仁和
- 王开府挽词三首
- 望岳
- 文潞公生日
- 西街
- 希夷陈先生祠堂
- 席上分韵送天觉使河东以登山临水送将归为韵
- 席上探题二首
- 鲜于谏议挽词二首
- 谢赐御书诗五言十韵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石墨
- 兴龙节传法院译经御筵
- 夜直闻御沟声
- 永州作
- 游李少师园十题·笛竹
- 游李少师园十题·鹤
- 游李少师园十题·莲池
- 游李少师园十题·茅庵
- 游李少师园十题·芡池
- 游李少师园十题·水轮
- 游李少师园十题·松岛
- 游李少师园十题·雁翅柏
- 游李少师园十题·月桂
- 游李少师园十题·竹径
- 游先主祠堂置酒
- 又
- 又和再寄二首
- 又和张给事喜雨
- 又三首
- 又雨中厨屋坏
- 御制太皇太后挽词四首
- 原明官间以余兼职良苦作诗见劳次韵二首·右
- 原明官閒以余兼职良苦作诗见劳次韵二首·右
- 月夜船行入资州
- 张三十病愈久不相见以诗寄问
- 中书侍郎傅公挽词
- 资水
- 资中八首
- 资州路东津寺
- 资州路月山亭
- 子瞻尚书惠涵星砚月石风林屏作歌以送之赋十
- 和吕子进元夕
- 御制太皇太后挽词四首 其一
- 太皇太后挽词三首 其二
- 太皇太后挽词三首 其三
- 司马温公挽词五首 其二
- 李朝议挽词二首 其二
- 和蜀公紫薇花再发寄中书舍人
- 和门下侍郎东省夜直寄左丞光禄
- 和子开从驾朝谒景灵宫二首 其一
- 送道纯归南康 其二
- 李方叔馈潭笋
- 和李方叔惠嵩山术煎松黄二首 其二 松黄
- 和门下相公从驾视学
- 和钱穆父尚书蒋颍叔侍郎从驾景灵宫二首 其一
- 挽歌词
- 御制太皇太后挽词四首 其三
- 坤成节教坊致语口号
- 游李少师园十题 其一 松岛
- 游李少师园十题 其四 鹤
- 游李少师园十题 其五 水轮
- 游李少师园十题 其七 莲池
- 游李少师园十题 其九 雁翅柏
- 和张二十五春日见寄五首 其五
- 资中八首 其四
- 资中八首 其六
- 游李少师园十题 其二
- 游李少师园十题 和张二十五游白龙溪甘水谷郊居杂咏七首 其六
-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 其一
-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 其二
- 谢子瞻尚书惠墨端溪砚二首 其二 端溪砚
- 和子进六言二首 其一
- 和子进六言二首 其二
- 导引(一曲·虞主回京双调四曲)
- 六州(一曲)
- 十二时(一曲)
- 虞神歌
- 导引·延和幄座
- 八月十一日夜玉堂对月
- 长安
- 常大夫挽词
- 初到玉堂
- 春日有怀仆射相公洛阳园
- 春鲔初登
- 答刘中叟
- 答孙莘老病中寄谢诸同舍
- 大雪入洛阳
- 砥柱四首
- 殿试覆考和子由侍郎
- 多病
- 过朝天岭二首
-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 翰林寓直
- 和李方叔惠嵩山术煎松黄二首·右术煎
- 和李方叔惠嵩山术煎松黄二首·右松煎
- 和刘莘老赠王圣美三子侄补试太学联中高等
- 和吕龙图贺仆射相公
- 和吕原晨上清宫落成
- 和钱穆父尚书蒋颖叔侍郎从驾景灵宫二首
- 和蜀公八十岁自咏
- 和王都尉押高丽人宴射北园
- 和五十四翁登恩第后赠杨君章
- 和张二十五春日见寄五首
- 和张二十五游白龙溪甘水谷郊居杂咏七首
- 和张给事喜雨
- 和张芸叟左司被赐资治通鉴
- 和子进六言二首
- 和子进千春院观桃花二首
- 和子进夏日忆宝上人
- 和子开从驾朝谒景灵宫二首
- 和子瞻禁林锁院诏赐烛酒
- 和子瞻尚书仪曹北轩种栝
- 黄鲁直示千叶黄梅余因忆蜀中冬月山行江上闻
- 寄华州提举崇福李侍郎
- 寄名山李著作
- 寄蜀州吴廷珍太守
- 寄题傅钦之济源草堂
- 寄题蒲氏清风阁
- 寄题颍昌王氏巽亭二首
- 九日寄诸弟
- 句
- 哭司马公休
- 腊后一日雪晴西郊
- 乐通神明
- 李朝议挽词二首
- 吏部彭侍郎召会冯少师园亭即席赋诗
- 七月五日热退喜凉资中有怀二十四韵
- 秋夜
- 三月十八日雨后访张二十五以诗见寄次其韵
- 石耳
- 守岁
- 蜀公恳辞经席改领嵩宫赋诗以代献寿
- 水纹扇
- 司马温公挽词五首
- 四皓
- 四月三十日慈孝寺山亭席上次韵经父舍人送子
- 送陈元舆侍御赴庐江
- 送道纯归南康
- 送蒋颖叔赴熙州
- 送李邠州
- 送吕通直致仕南游归寿州
- 送七主簿赴龙水
- 送圣徙入京兼呈纪常子进
- 送廷珍殿丞兄通判阆州、
- 送文周翰出守陕郊
- 送赵清宪入蜀
- 送郑闳中待制提举洞霄宫
- 送周思道再知汉州三首
- 王岐公挽词三首
- 望朝元阁
范祖禹,生于仁宗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十月初十(公元1098年11月5日)。字淳甫,一字梦得,是北宋中期著名的史学家,“三范修史”范镇、范祖禹、范冲之一。
据说,范祖禹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伟丈夫被金甲入寝室,曰:‘吾汉将军邓禹。’”因此,被命名为范祖禹。范祖禹从小是孤儿,他叔祖父是北宋名臣范镇,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抚育。但范祖禹仍因为自己是孤儿而伤心不已,每当别人参加喜庆宴会时,他都面容凄惨,心情抑郁。整日里闭门读书,从不干预人事。后来到了京城汴梁,所接触的都是一时名人。叔祖父范镇对范祖禹十分器重,说:“此儿,天下士也。”
范祖禹在仁宗嘉祐年间,中进士甲科。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范祖禹负责唐代部分的撰写工作。在洛阳十五年,一心撰写《资治通鉴》,不事进取,赢得司马光的称赞。司马光认为他“智识明敏,而性行温良,如不能言;好学能文,而谦晦不伐,如无所有;操守坚正,而圭角不露,如不胜衣,君子人也。”《资治通鉴》修成后,司马光推荐范祖禹任秘书省正字。当时是王安石执掌朝政,也十分看重范祖禹。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与范祖禹十分友善,曾示意范祖禹去拜谒王安石,但范祖禹竟不为名利所动,没去拜谒。富弼致仕以后住在洛阳,很少与人接触,唯独对范祖禹例外;富弼病重时,召来范祖禹授给他临终密疏,主要是论述王安石查封误国和新法的弊端,言辞十分激切。富弼死后,别人都认为这样的奏疏奏上去肯定会得罪王安石,建议范祖禹不要上奏,但范祖禹还是坚持上奏了。
神宗死去,哲宗继位,范祖禹擢任右正言。后吕公著执掌朝政,而范祖禹是吕公著的女婿,避嫌辞职改任祠部员外郎,不久又辞职而除任著作郎、修《神宗实录》检讨,后迁任著作郎兼侍讲。
哲宗因夏天暑热,暂停讲书,范祖禹上疏皇帝认为,“陛下今日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如好学,叫天下君子欣慕,愿立于朝,以直道事陛下,辅佐德业,而致太平;不学,则小人皆动其心,务为邪谄,以窃富贵。”建议哲宗恢复讲读。不久,范祖禹迁任起居郎,又召任中书舍人。吕公著死去,召拜右谏议大夫,首次上疏论皇帝正心修身的必要性。蔡确得罪,范祖禹上疏,建议宽厚对待大臣。蔡京在蜀地任职,范祖禹上疏批评蔡京“小有才,非端良之士。”当时的执政大臣想在新法、旧法中间依违模棱,范祖禹上书反对。不久,兼任国史院修撰、礼部侍郎,上书论述监、司、守、令官职的重要性。
宣仁太后去世,朝迁上下议论纷纷,当权者胆小畏惧,莫敢发言,范祖禹担心小人乘机兴风作浪,危害朝政,上奏皇帝不要听信谗言,遗误将来。又建议皇帝“以大公至正为心,罢安石、惠卿所造新法,而行祖宗旧政。”
哲宗绍圣年间,章惇执掌朝政,有意恢复王安石、吕惠卿时期颁行的新法,范祖禹上书皇帝,极力证明章惇不可大用,皇帝没有听从,于是范祖禹请求离开京城去地方。皇帝当时准备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反对的人为数不少,于是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不久,有人上奏论范祖禹在撰修《神宗实录》时刊落事迹、变乱美恶,再加上曾经上书谏禁中雇乳媪事,于是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二地;不久,又迁往宾州、元符元年(1098年)被贬至化州安置,未几卒,卒年五十八岁。
据记载,范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但遇到大是大非问题,往往坚持原则,据理力争,从不模棱两可。在皇宫里侍从皇帝,“守经据正,献纳尤多。”范祖禹为皇帝讲解《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时,拱手而立,再三吟诵,直到皇帝“首肯再三”,才肯罢休。每次为皇帝进讲之前,一定要端正衣冠,好似在皇上面前一般,命子弟在一旁侍立,先按讲其说,“开列古义,参之时事,言简而当,无一长语,义理明白,粲然成文。”被苏轼誉为皇帝的第一号讲官。范祖禹除参预编撰《资治通鉴》外,还独自撰有《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皇政典》六卷。特别是《唐鉴》十二卷,“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
范祖禹的诗文集被称为《范太史集》,共五十五卷。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范祖禹的文集,“世有两本,一本仅十八卷”,是明朝人程敏政从秘阁中借阅时摘钞而成,不是全本。《四库全书》收存的五十五卷本,与《宋史·艺文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所记载的卷目基本相符,大概是宋朝时的旧本。在五十五卷的《范太史集》中,卷一至卷三是诗歌;卷四至卷六是表状、札子;卷七至卷十二是表;卷十三至卷二十六是奏议;卷二十七是进故事;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三为翰林词章;卷三十四是启状;卷三十五是赋、论、策问;卷三十六是记、序、铭、书、传;卷三十七是青词、祭告文、诔文、哀词等;卷三十八至卷五十五为墓志铭、神道碑、皇族墓志铭、石记、皇族石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