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
- 八咏诗 其四 霜来悲落桐
- 十咏 领边绣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七
-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
- 梁南郊登歌诗
- 古意诗
- 休沐寄怀
- 石塘濑听猿
-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 饯谢文学离夜诗
- 团扇歌二首 其二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一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二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三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四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五
- 留
- 登玄畅楼诗
- 去东阳与吏民别诗
- 和竟陵王游仙诗二首
- 和竟陵王游仙诗二首 其二
- 宿东园诗
- 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诗
- 咏湖中雁诗
- 侍游方山应诏诗
- 别范安成诗
- 咏篪诗
- 玩庭柳诗
- 十咏二首 其一 领边绣
- 十咏二首 其二 脚下履
- 怀旧诗九首 其一 伤王融
- 怀旧诗九首 其三 伤庾杲之
- 怀旧诗九首 其四 伤王谌
- 怀旧诗九首 其五 伤虞炎
- 怀旧诗九首 其六 伤李圭之
- 江蓠生幽渚
- 却东西门行
- 饮马长城窟
- 拟青青河畔草
- 梁甫吟
- 君子有所思行
- 白马篇
- 齐讴行
- 前缓声歌
- 芳树
- 酬孔通直逖怀蓬居诗
- 出重闱和傅昭诗
- 上巳华光殿诗
- 六忆诗四首 其一
- 六忆诗四首 其二
- 六忆诗四首 其三
- 六忆诗四首 其四
- 八咏诗 其一 登台望秋月
- 八咏诗 其二 会圃临春风
- 八咏诗 其三 岁暮悯衰草
- 临碣石
- 湘夫人
- 贞女引
- 襄阳蹋铜蹄歌
- 江南弄 赵瑟曲
- 江南弄 阳春曲
- 江南弄 朝云曲
- 江南弄 乐未央
- 梁南郊登歌诗二首 其一
- 梁南郊登歌诗二首 其二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五 寅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六 介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八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一 木纪谢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五 忱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八 昏主恣淫慝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九 石首局
- 梁鞞舞歌 其六
- 赠刘南郡季连诗
-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 其一
-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诗二首 其二
- 梁鞞舞歌 明之君六首 其一
- 梁鞞舞歌 其五
-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
- 梁雅乐歌六首 其四 涤雅
- 梁雅乐歌六首 其五 牷雅
- 梁雅乐歌六首 其八 諴雅
- 献雅
- 禋雅
- 禋雅 其二
- 梁北郊登歌二首 其一
- 梁北郊登歌二首 其二
- 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一 歌青帝辞
- 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二 歌赤帝辞
- 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三 歌黄帝辞
- 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四 歌白帝辞
- 梁明堂登歌五首 其五 歌黑帝辞
- 梁宗庙歌七首 其一
- 梁宗庙歌七首 其二
- 梁宗庙歌七首 其三
- 梁宗庙歌七首 其四
- 梁宗庙歌七首 其五
- 梁宗庙歌七首 其六
- 循役朱方道路诗
- 和竟陵王游仙诗
- 游沈道士馆诗
- 酬华阳陶先生诗
- 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诗
- 华阳先生登楼不复下赠呈诗
- 奉华阳王外兵诗
- 赤松涧诗
- 八关斋诗
- 少年新婚为之咏诗
- 登北固楼诗
- 梦见美人诗
- 直学省愁卧诗
- 行园诗
- 和左丞庾杲之移病诗
- 和竟陵王抄书诗
- 咏竹火笼诗
-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 奉和竟陵王药名诗
- 和陆慧晓百姓名诗
- 三月三日率尔成章诗
- 织女赠牵牛诗
- 应王中丞思远咏月诗
- 咏雪应令诗
- 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
- 奉和竟陵王经刘瓛墓诗
- 悼亡诗
- 乐将殚恩未已应诏诗
- 泛永康江诗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三 桐柏山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四 道亡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六 汉东流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七 鹤楼峻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 期运集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一 于穆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二 惟大梁
- 梁鞞舞歌 明之君六首 其二
- 梁鞞舞歌 其三
- 梁鞞舞歌 其四
- 怀旧诗 伤庾杲之
- 怀旧诗 伤王谌
- 怀旧诗 伤虞炎
- 怀旧诗 伤李珪之
- 怀旧诗 伤韦景猷
- 怀旧诗 伤刘沨
- 怀旧诗 伤胡谐之
- 听蝉鸣应诏诗
- 咏笙诗
- 咏筝诗
- 怀旧诗九首 其八 伤刘沨
- 怀旧诗九首 其九 伤胡谐之
- 细言应令诗
- 咏馀雪诗
- 寒松诗
- 和刘中书仙诗二首 其一
- 和刘中书仙诗二首 其二
- 和刘中书仙诗
- 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
- 和王卫军解讲诗
- 侍宴谢朏宅饯东归应诏诗
- 酬孔通直逷怀蓬居诗
- 出重园和傅昭诗
- 秋晨羁怨望海思归诗
- 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诗
- 憩郊园和约法师采药诗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 五音曲 宫引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九 需雅
- 八咏诗 夕行闻夜鹤
- 梁三朝雅乐歌 俊雅 二
- 梁三朝雅乐歌 俊雅 三
-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
- 临高台
- 从军行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一 俊雅
- 梁宗庙登歌 三
- 五音曲 羽引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 赠沈录事江水曹二大使诗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五
- 梁雅乐歌 禋雅 一
- 长歌行
-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二 贤首山
- 八咏诗 其六 晨征听晓鸿
-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一 春白纻
- 赠刘南郡委连诗
- 怀旧诗九首 其七 伤韦景猷
- 梁鼓吹曲 石首局
- 怀旧诗 伤王融
- 梁宗庙登歌 七
- 咏竹诗
- 梁雅乐歌 献雅
- 咏杜若诗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八
- 梁雅乐歌六首 其二
- 四时白纻歌 冬白纻
- 梁鼓吹曲 鹤楼峻
- 游金华山诗
- 梁雅乐歌 禋雅 二
- 西地梨诗
- 永明乐
- 咏帐诗
- 梁雅乐歌 牷雅
- 梁北郊登歌
- 梁雅乐歌六首 其一 皇雅
- 怨歌行
- 麦李诗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七 雍雅
- 携手曲
- 相逢狭路间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二
-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九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八
- 八咏诗 岁暮愍衰草
- 咏余雪诗
- 侍宴乐游苑饯吕僧珍应诏诗
- 梁小庙乐歌 舞歌
- 六忆诗
- 洛阳道
- 效古诗
- 江南曲
- 梁鞞舞歌 明之君 三
- 团扇歌
- 梁鼓吹曲 昏主恣淫慝
- 梁鼓吹曲 忱威
-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三
- 梁雅乐歌 皇雅 一
- 八咏诗 其五 夕行闻夜鹤
- 团扇歌二首 其一
- 八咏诗 会圃临春风
- 梁雅乐歌六首 其七 諴雅
- 梁鼓吹曲 桐柏山
- 梁鞞舞歌 明之君 五
- 八咏诗 其七 解佩去朝市
- 梁三朝雅乐歌 雍雅 一
- 三妇艳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三
- 园橘诗
- 梁鼓吹曲 贤首山
- 咏梧桐诗
- 梁鞞舞歌 明之君 四
- 梁大壮大观舞歌 大壮舞歌
- 梁雅乐歌 皇雅 三
- 梁雅乐歌 諴雅 二
- 八咏诗 登台望秋月
- 八咏诗 晨征听晓鸿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二
- 十咏 脚下履
- 梁宗庙登歌 一
- 襄阳蹋铜蹄歌三首 其三
- 庭雨应诏诗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 梁明堂登歌 歌白帝辞
- 梁小庙乐歌二首
- 大言应令诗
-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四 冬白纻
- 梁三朝雅乐歌 介雅 一
- 梁鞞舞歌 明之君 六
- 咏青苔诗
- 梁雅乐歌六首 其六 諴雅
- 四时白纻歌 秋白纻
- 君子行
- 八咏诗 霜来悲落桐
- 听蝉鸣应诏诗
- 咏筝诗
- 八咏诗 其八 被褐守山东
- 梁雅乐歌六首 其三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七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五 寅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六 介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八
- 梁宗庙歌七首 其七
- 梁小庙乐歌二首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二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四 胤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八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一 俊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三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四 胤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七 雍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九
- 梁大壮大观舞歌二首 其一 大壮舞歌
- 梁大壮大观舞歌二首 其二 大观舞歌
- 芳树
- 江南弄四首 其一 赵瑟曲
- 江南弄四首 其二 秦筝曲
- 江南弄四首 其三 阳春曲
- 江南弄四首 其四 朝云曲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二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九 需雅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一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五
-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六
- 咏山榴诗
- 细言应令诗
- 侍宴咏反舌诗
- 寒松诗
- 咏孤桐诗
- 咏梨应诏诗
- 咏芙蓉诗
- 咏鹿葱诗
- 咏甘蕉诗
- 咏菰诗
- 早行逢故人车中为赠诗
- 为邻人有怀不至诗
- 四城门诗
- 和刘中书仙诗
-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六
-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七
-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二
- 梁三朝雅乐歌 介雅 二
-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二 夏白纻
- 梁三朝雅乐歌 俊雅 一
- 梁三朝雅乐歌 雍雅 三
- 梁宗庙登歌 五
- 八咏诗 解佩去朝市
- 六忆诗
- 梁明堂登歌 歌赤帝辞
- 梁南郊登歌诗
- 梁宗庙登歌 四
- 梁鼓吹曲 惟大梁
- 六忆诗
- 梁雅乐歌 諴雅 一
- 梁三朝雅乐歌 胤雅
- 梁小庙乐歌 登歌
- 梁雅乐歌 皇雅 二
- 梁大壮大观舞歌 大观舞歌
- 八咏诗 被褐守山东
- 梁三朝雅乐歌 介雅 三
-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五 夜白纻
- 翫庭柳诗
- 梁北郊登歌
- 春咏诗
- 梁雅乐歌 諴雅 三
- 梁宗庙登歌 六
- 初春诗
- 上已华光殿诗
- 梁三朝雅乐歌 寅雅
- 梁鼓吹曲 木纪谢
- 留真人东山还诗
-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五
- 五音曲 角引
- 梁三朝雅乐歌 需雅 四
- 五音曲 徵引
- 赠刘南郡委连诗
- 赠沈录事江水曹二大使诗
- 梁明堂登歌 歌黑帝辞
-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 三日侍凤光殿曲水宴应制诗
- 侍游方山应诏诗
- 正阳堂宴劳凯旋诗
- 赠刘南郡委连诗
-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 梁明堂登歌 歌黄帝辞
- 六忆诗
- 送别友人诗
- 秋夜诗
- 登玄畅楼诗
- 咏檐前竹诗
- 怀旧诗伤谢朓
- 昭君辞
- 丽人赋
- 早发定山
- 夜夜曲
- 咏檐前竹
- 咏新荷应诏
- 咏湖中雁
- 冬节后至丞相第诣世子车中作
- 有所思
- 别范安成
- 咏芙蓉
沈约瘦腰
沈约从少年时代起就很用功读书,白天读的书,夜间一定要温习。他母亲担心他的身体支持不了这样刻苦的学习,常常减少他的灯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时期的沈约,已经“博通群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二十几岁的时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终于写成一部晋史。可惜,这部晋史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沈约暮年,身体消瘦。著名词人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约。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家境)孤苦贫寒,志向坚定而且热爱学习,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他少添灯油(熄灯)。而(沈约)白天所诵读过的文章,晚上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众多典籍,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蔡兴宗时为郢州刺史,引荐沈约为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蔡兴宗曾经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诗文
沈约诗文兼备。当时的许多重要诏诰都是出自于他的手笔,在齐梁间的文坛上负有重望。《南史》称:“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钟嵘《诗品》将沈约的诗作定为中品,评道: “梁左光禄沈约。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翦除淫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於范,意浅於江也。”
在“永明体”诗人中,沈约占有重要地位。钟嵘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与同时代的“二谢”等人相比,沈约的山水诗并不算多,但也同样具有清新之气,不过其中又往往透露出一种哀怨感伤的情调。如《登玄畅楼》诗:“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写景清新而又自然流畅,尤其是对于景物变化的捕捉与描摹,使得诗歌境界具有一种动态之势。诗人以登高临眺之所见来烘托“离群客”的孤独形象,从而将眼前之景同“归心”融为一处。又如其《秋晨羁怨望海思归》诗:“分空临澥雾,披远望沧流。八桂暖如画,三桑眇若浮。烟极希丹水,月远望青丘。”全诗境界阔大高远,给读者展示出天水一色、烟波浩淼的海天景色。结合诗题来看,海天的空旷辽远,正反衬出“羁怨”之情与“思归”之念。此类诗歌在齐梁山水诗中,亦不失为上乘之作。此外,像“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等描写山水的诗句,皆令人耳目一新。
沈约的离别诗也同样有“清怨”的特点,如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别范安成》:“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将少年时的分别同如今暮年时的分别相对比,已经蕴含了深沉浓郁的感伤之情;末二句又用战国时张敏和高惠的典故(见《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更加重了黯然离别的色彩。全诗语言浅显平易,但情感表达得真挚、深沉而又委婉,在艺术技巧上具有独创性。沈德潜评此诗:“一片真气流出,句句转,字字厚,去‘十九首’不远。”(《古诗源》卷十二)沈约的悼亡怀旧之诗,“清怨” 的色彩更加突出,如《悼亡诗》:“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除离别哀伤之作外,沈约的抒怀之作如《登高望春》、《古意》、《伤春》、《秋夜》以及乐府诗《临高台》、《有所思》、《夜夜曲》等,在沈约集中皆为上乘之作,而且也都具有“清怨” 的风格特征。
四声八病说
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颐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沈约与谢朓、王融、范云等人一起,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八病”具体为何,说法不一。“四声八病”说为后来产生近体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