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头像

潘祖荫

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作品 人物生平
展开阅读全文
人物生平

  仕途履历

  潘祖荫生长于北京,祖籍吴县。他的祖父为乾隆癸丑科状元潘世恩,官至太傅、武英殿大学士。他的父亲潘曾绶,字绂庭,官至内阁侍读。他的叔祖是乾隆乙卯科探花潘世璜。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恰值潘世恩80大寿,道光皇帝恩赏潘祖荫为举人。咸丰二年(1852年),考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1854年),历任国史馆协修、候补侍读、实录馆纂修。咸丰六年(1856年),历任功臣馆纂修、会试同考官、侍读、咸安宫总裁、南书房行走、文渊阁校理,因捐备军饷赏戴花翎。咸丰七年(1857年),历任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联军入侵天津,上书请战,历任陕甘乡试正考官、国子监祭酒、侍读学士。

  咸丰九年(1859年),升任大理寺少卿。咸丰十年(1860),时任骆秉章幕僚的左宗棠被弹劾,他上疏密保左宗棠,说他人才出众,此案才平息下来。左宗棠被释疑保举曾国藩襄理军务。又呈上四川军务宜筹防剿之奏折、陈“救时八策”并《团练章程》十二条、上疏直谏驾幸木兰等奏折。

  咸丰十一年,潘祖荫署宗人府丞。上疏议郊配大礼,请皇帝按圣制永垂法守。咸丰十一年,皇帝下诏,求直言进谏。潘祖荫应诏陈言数条:第一、勤圣学。首先选典学施教,选有德贤臣开展日讲旧制。斟酌变通康熙帝时的旧制,在翰林中选择数名作为顾问,可以养成圣德、正本清源。第二、求人才。保国之道首先在于得人才,多事之秋,更要讲究用人。不要墨守成规,有才干又有学识的要破格录用。一定要广开言路,不受虚名,务求实效。第三、整军务。军法不明,军务松弛。将士窝里斗、看笑话,各霸占自己的范围,常常坐失良机。应该仿嘉庆年间设经略来节制各省。凡是临阵脱逃、城池失陷的立即按律处治。第四、裕仓储。国家根本以粮足为先。而今仓储空,京郊不能自足。要抓紧采买。在天津设收米局。钱不够用,可开设米捐。第五、通钱法。咸丰四年改用大钱,钱法更加破坏。官号、奸商浮开虚票,又改用私票。存钱数当不上使用钱数,钱不值用,祸国殃民。官府要严加管理,逐渐全用制钱,平抑物价,钱法就可以修正了。

  励精图治

  潘祖荫又陈述了四件时务:免各省钱粮,以缓和民间饥困;淘汰零碎杂捐,以保护民力;严肃行军纪律,以拯救百姓生活和扩大乡、会试中榜名额,以笼络文人的心。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潘祖荫的主张。这一年,他上奏弹劾了江北收捐税、坑害百姓的候补盐运使金安清。撤了金安清的职。又以只谋权而不办事请求撤消各省设立的团练大臣,节省无用开支。咸丰帝批准他所奏请的条陈,并且推行下去。

  咸丰十二年,他出任顺天乡试副考官,官任户部侍郎。直到同治年间,潘祖荫先后弹劾不少不称职的官员。文官有:钦差胜保、直隶总督文煜,以及陕西巡抚、布政使、甘肃布政使、道员等。武职有:提督孔广顺、总兵阎丕叙、副将等等。因此,潘祖荫“直声震朝端”。

  同治元年,潘祖荫充任光禄寺卿,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潘祖荫奉旨将历代帝王政绩、史迹择其可借鉴的作简明注释,和其他几位官员共同汇集成册。御赐书名《治平宝鉴》,这是一部有关前朝善政的范例。由于捻军兴起,他奏请在徐州这个四省交界处添设重镇、组织团练,这样既省军饷又可扼制捻军。这一年,潘祖荫以光禄寺卿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

  同治二年,任宗人府丞。疏请减江苏赋额,苏、松、太等获旨准减三分之一税额。同治三年,潘祖荫在会议何桂清罪过时未列衔,由于上述原因,受牵连,遭部议受贬。后起用,补都察院左副御史、署理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同治四年,恭亲王被劾获谴。潘祖荫提出虽然恭亲王咎固难辞,而功劳足纪,而且重臣进退关系安危。希望给恭亲王悔过机会,也不至于使朝纲大乱,后世迷惑。而后,潘祖荫任礼部右侍郎。同治五年,他任刑部右侍郎、左侍郎,补工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

  同治六年,授潘祖荫工部右侍郎,潘祖荫奉命赴盛京(今沈阳)察看皇陵建筑。同治七年,潘祖荫署理吏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他进呈《篆书说文》、《艺文备览》各四函。同治帝为潘祖荫赐名文绮。任经筵讲官。同治八年,潘祖荫转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同治九年,潘祖荫署吏部右侍郎,因捐备军饷,赏正一品衔。同治十年,潘祖荫任会试知贡举,武举会试副考官。次年,赏头品顶戴。同治十二年,因随御驾谒东陵,潘祖荫丢失户部行印而革职留任。他任顺天乡试副考官,因中举的徐景春文理荒谬,而他有偏袒之嫌,被革任降二级调用。同治十三年,特旨赏潘祖荫翰林院编修、南书房行走。而后,潘祖荫报效银两,复职留任。因为进赋册为慈禧太后祝寿,得以候补侍郎。

  光绪元年后,潘祖荫授任大理寺卿。次年,授任礼部右侍郎。光绪四年,潘祖荫调户部。光绪五年,工部右侍郎,又调刑部。出任玉牒馆总裁,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三库事务。潘祖荫历任户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刑部尚书等职。此间,曾奉命集议主事吴可读死谏为同治帝立嗣一案,并申明议不建储。光绪六年,潘祖荫任国史馆总裁。参预解决中俄新疆纠纷,与俄国交涉定约后,提出条陈,上奏善后五事:练兵、简器、开矿、造船、筹饷。光绪八年,潘祖荫任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上行走,兵部尚书,江西学政。光绪九年,丁父忧。

  潘祖荫后半生在京,身居朝中高位。提携了许多对国家有用的干才,这些人后来成为著名人物,左宗棠就是其中的一个。宝坻士绅集资为潘祖荫立祠,由地方官春秋致祭,皇帝下诏同意。潘祖荫的墓在江苏吴县东跨塘桥东南茭白荡(今木渎)。据说,光绪初叶,潘祖荫主持刑部,有司员听说潘祖荫好文雅,想巴结一下,忙写诗数十首,恭楷录在正堂上,见面时,作揖呈上。潘祖荫当时翻阅,一见首篇题为《跟二太爷阿妈逛庙》八字,不禁狂笑,冠帽上的缨子几乎掉下来。那个巴结的司员面无人色,忙倒退而去。

热门文创IP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