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
- 天净沙 春
- 水调歌头冬至,同行台王子勉中丞,韩君美
- 【双调】庆东原
- 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中吕】阳春曲 知几知荣知
- 【双调】驻马听
- 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
- 【大石调】青杏子 咏雪空外六
- 【双调】得胜乐
- 【越调】小桃红 歌姬赵氏,
- 【仙吕】点绛唇
- 杂剧·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 【小石调】恼煞人
- 【双调】乔木查
- 【中吕】阳春曲 知几知荣知
- 【双调】驻马听
- 【大石调】青杏子 咏雪空外六
- 【双调】得胜乐
- 水调歌头·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 朝中措 题阙
- 【双调】乔木查
- 摸鱼子 七夕用严柔济韵
- 西江月 题阙
- 天净沙 冬
- 石州慢
- 夺锦标
- 夺锦标
- 西江月
- 西江月 题阙
- 沁园春
- 念奴娇
- 春从天上来
- 点绛唇 题阙
- 秋色横空
- 浣溪沙
- 浪淘沙令
- 浪淘沙令
- 浪淘沙令
- 清平乐
- 摸鱼儿
- 摸鱼儿
- 摸鱼儿 七夕用严柔济韵
- 摸鱼儿 复用前韵
- 摸鱼儿 真定城南异尘堂同诸公晚眺
- 满江红
- 满江红
- 混江龙 其三
- 寄生草 其五
- 清平乐 同施景悦赌双陆不胜,戏作。
- 踏莎行 咏雪
- 【越调】天净沙 夏
- 【越调】天净沙 冬
- 【双调】得胜乐 夏
- 【双调】得胜乐 秋
- 【双调】得胜乐 冬
- 西江月 九江送刘牧之同知之杭
- 西江月 李元让赴广东帅幕
- 西江月 渔父
- 水龙吟送张大经御史,就用公九日韵,兼简
- 贺新郎题阙
- 朝中措 题阙
- 朝中措 题阙
- 朝中措 题阙
- 清平乐 咏木樨花
- 清平乐 咏水仙花
- 清平乐 李仁山槛中蟠桃梅 案此下原附李杜山
- 清平乐 题阙
- 木兰花慢
- 木兰花慢 歌者樊娃索赋
- 水龙吟
- 水龙吟
- 水龙吟
- 水龙吟
- 水龙吟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 十月海棠
- 水调歌头 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 风入松 咏红梅将橙子皮作酒杯
- 永遇乐
- 玉漏迟 段伯坚同予留滞九江其归也别侍儿睡香予亦有感
- 摸鱼子 秋仲一日,李具瞻待御偕予过天庆观
- 木兰花慢 灯夕到维扬
- 木兰花慢 题阙
- 木兰花慢 覃怀北赏梅,同参政西庵杨丈,和
- 木兰花慢 复用前韵,代友人宋子冶赋。
- 木兰花慢 王彦立所居南斋,榜真隐,庭中新
- 木兰花慢 丙子冬,寄隆兴吕道山左丞。
- 木兰花慢 戊子秋,送合道监司赴任秦中,兼
- 木兰花慢 歌者樊娃索赋
- 木兰花慢 题阙
- 木兰花慢 感香囊悼双文
- 玉漏迟 题阙
- 玉漏迟 题阙
- 江梅引 题阙
- 秋色横空 (本名玉耳坠金环,秋色横空盖前
-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题阙
- 满庭芳 屡欲作茶词,未暇也。近选宋名公乐
- 绿头鸭 洞庭怀古
- 贺新郎 题阙
- 宴瑶池 宴瑶池本名八声甘州,乐府八声甘州
- 垂杨 壬子冬,薄游顺天,张侯毛氏之兄正卿
- 西江月 题阙
- 一半儿
- 水调歌头 咏月
- 水调歌头 用前韵
- 水调歌头 初至金陵,诸公会饮,因用北州集
- 水调歌头 感南唐故宫,就隐括后主词。
- 水调歌头 丙戌夏四月八日,夜梦有人以三元
- 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
- 水调歌头 至元戊寅为江西吕道山参政寿
- 水龙吟 么前三字用仄者,见田不伐*呕集,
- 水龙吟 送史总帅镇西川,时方混一。
- 水龙吟 九日同诸公会饮钟山望草堂有感
- 水龙吟 予始赋睡词,诸公赓和三十余首。一
- 念奴娇 中秋效李敬齐体,每句用月字。 案此
- 念奴娇 题阙
- 念奴娇 壬戌秋泊汉江鸳鸯滩,寄赠。
- 满江红 庚戌春别燕城
- 满江红 重阳后二日王彦文并利用秦山甫相过
- 满江红 同(案原无同字,兹从丁本钞)郑都
- 瑞鹤仙 登金乌衣园来燕台
- 沁园春 金陵凤凰台眺望
- 沁园春 保宁佛殿即凤凰台,太白留题在焉。
- 沁园春 夜梦,就树摘桃啖之,于中一枚甘苦
- 沁园春 监察师巨源将辟予为政,因读嵇康与
- 沁园春 送按察司合道公赴浙东任
- 沁园春 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
- 沁园春 夜枕无梦感子陵太白事,明日赋此。
- 风流子 丁亥秋,复得仲常书,有楚星燕月,
- 烛影摇红 前事用吕东窗韵
-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 沉醉东风·渔夫
- 沉醉东风·渔夫
- 天净沙·冬
- 天净沙·冬
- 庆东原·忘忧草
- 天净沙·夏
- 得胜乐·夏
- 天净沙·秋
- 天净沙·秋
- 清平乐·朱颜渐老
- 天净沙·春
- 天净沙·春
- 阳春曲·题情
- 驻马听·吹
- 驻马听·舞
- 驻马听·舞
- 庆东原·暖日宜乘轿
- 寄生草·饮
白朴(1226—约130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投降了南宋,做了均州提鲁(八品官)。不久,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恢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及不满。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熬,感到十分痛苦。
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 ,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怆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