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
- 秋涧
- 宿石门驿闻马嘶
- 题武夷
- 过文登营
- 客馆
- 督兵过潮州渡
- 春郊行
- 晓征
- 船厂阻雨
- 宜曛洞
- 暮春舟中
- 题廖贞女卷
- 奉召北还,元日邀友人集大安暨氏耀金亭,分得连字
- 盟忠楼
- 北海宋使君人贺
- 送同年刘都护
- 端午方景武山人以赵藩骰牌巧扇见寄
- 庚午夏六月檄召诸将登坛会盟
- 夜止朝阳寺分韵 其一 赠徐使君,得时字
- 夜止朝阳寺分韵 其二 赠方山人,得君字
- 初冬行边
- 夏日浮麓山人方君邀同诸客游山庄
- 秋日邀友人同登三屯之阴山
- 和徐使君秋日建昌闻警,得“戎”字
- 秋日承召泛舟,后登峰台寺,赋此
- 次马祥寺,值方山人至,共酌稼场
- 圣水泉
- 四时馆
- 戊寅长至日,早起拜贺令节,恭赋
- 读刘使君诗,遂为却寄 其一
- 读刘使君诗,遂为却寄 其二
- 悼石匣松
-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三
- 夏日游唐氏山庄
- 蓟门雨霁
- 秋日 其一
- 秋日 其二
- 乙卯元日登太平楼
- 关岭寺有感
- 巾帻山
- 游谢庄
- 春野
- 普宁寺度岁
- 和张都护
- 督兵援闽游雁山戏集为诗
- 援闽过平阳
- 宁德平
- 纪事
- 游雁山集景
- 送刘太守赴武定
- 送崔刺史之广德
- 奉和中丞杨公送胡帅南还募兵韵
- 挽袁封君
- 登石门驿新城望塞
- 己已除日署中乏薪,得毛字
- 送泾水王使君镇辽海
- 出塞 其一
- 登舍身台 其一
- 登舍身台 其二
- 寄临淮李公子
- 送美弟之任金山
- 送李文学归蓬莱
- 春日与友人同集,分得开字
- 赠前婺川令毛公迁舍
- 德昂寻师北来,诗以赠之,兼呈汪公
- 送隆上人归肇林新刹
- 夏日同徐使君方山人避雨朝阳寺,限阳字
- 中秋即席呈中丞杨公
- 送张中丞开府辽阳
- 辛未除夕二首 其一
- 辛未除夕二首 其二
- 元夕开府杨公自范阳过访,赋事以谢 其一 观灯火
- 元夕开府杨公自范阳过访,赋事以谢 其二 观梅花
- 元夕开府杨公自范阳过访,赋事以谢 其三 登阴山
- 元夕开府杨公自范阳过访,赋事以谢 其四 观新庙
- 暮春方山人邀游山庄
- 送王山人南还
- 壬申除夕偶成
- 奉陪少司马汪公等同登山海关之观海亭
- 山海关城楼
- 送侯民部守思恩
- 夏日邀游赋别,兼呈诗社诸君子
- 游夹山寺
- 练武太平,登南庙望北山古刹,感怀赋此
- 送陈将军留守承天
- 汤泉大阅
- 送徐使君参知山东政事二首 其一
- 送徐使君参知山东政事二首 其二
- 奉和司马刘公、中丞杨公过温泉有作 其一
- 奉和司马刘公、中丞杨公过温泉有作 其二
- 诸公秋日过访滦上即席奉呈
- 送曹将军擢领南兵还越
- 兵宪刘公以游喜峰、柞子洞诸作见示,赋答 其一
- 兵宪刘公以游喜峰、柞子洞诸作见示,赋答 其二
- 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其一
- 三屯新城工成志喜 其二
- 万历乙亥秋九月,同诸将再登太平南山有作
- 纪梦
- 龙潭
- 寄监兵陈使君 其一
- 寄监兵陈使君 其二
- 寄监兵陈使君 其三
- 仙舟洞
- 雾灵山
- 送别总镇刘公
- 丙子除夕署中有感
- 寿北平兵宪海山陈公
- 石匣四松
- 送邹隐君归洞庭
- 燕河送别东山张公镇守宁夏
- 秋日饮孙协镇葡萄园,忆北平傅、陈二使君
- 石塘岭鹦鹉岩 其二
- 赠杜氏归济北
- 送北平阳郡丞守庐陵
- 安思楼成,值久雨初霁
-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四
- 雨夜饮客震湖舟中有感赋此
- 悼司马公
- 挹秀馆
- 送钱大别驾之太仓
- 秋日送别协守李副将军及吴参戎于滦水上
- 古北桥成志喜
- 己卯除夕督兵次建昌,候援辽左
- 潮河纪游
- 庚辰除夕 其一
- 庚辰除夕 其二
- 奉挽晓峰张丈 其一
- 奉挽晓峰张丈 其二
- 登杨木顶边楼 其一
- 登杨木顶边楼 其二
- 游铁冶涌泉湖
- 游翠峰寺
- 放舟蓬莱阁下
- 将赴粤东别亲友
- 观迎春
- 端阳奉邀藩臬诸司观龙舟有作
- 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一
- 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二
- 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三
- 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四
- 别粤中诸公 其一
- 别粤中诸公 其二
- 宿五羊驿
- 舟行有感
- 谢参知陈、少参梁联樯为送,尽境始别 其一
- 谢参知陈、少参梁联樯为送,尽境始别 其二
- 入梅岭
- 结夏山中寄都塞上诸知己 其一
- 结夏山中寄都塞上诸知己 其二
- 雪树
- 寄怀
- 闺意
- 南庄即事
- 夜静
- 过严子陵祠
- 寄书
- 黠虏献俘得封,坚志贡市 其一
- 黠虏献俘得封,坚志贡市 其二
-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一
- 江楼
- 潞河听笛述闺情
- 春日谒圣水庙
- 金岭驿
- 铁马
- 天台道中柬林尹
- 同行即事
- 过清风岭节妇祠
- 宿阿育王寺
- 山居
- 行边述
- 过游乡有感
- 送学仙者入辽
- 买花
- 中丞公以芍药花数本见寄
- 缃桃戏题
- 壬申春余月下浣夜梦
- 送叶山人归恒安 其二
- 仙舟洞送郭建初
- 送黄医官南还
- 病中偶成 其一
- 病中偶成 其二
- 病中偶成 其三
- 赤灵符
- 登塞上台,和幼海周山人韵
- 辛未送谭司马、甲戌送刘司空、戊寅送杨司寇,俱至牛山有感
- 石塘岭鹦鹉岩 其一
- 再游无终洞
- 赠无终洞道士
-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二
- 见柳絮牡丹有感
- 马头山别陈狼牙 其一
- 马头山别陈狼牙 其二
- 春事
- 送欧廷评仑山迁南工部 其一
- 拟黄台瓜作
- 塞外观音岩
- 明妃曲
- 度梅岭 其二
- 郑山人自闽赴友难归,诗以赠之
- 王明府园亭
- 蓟门述 其五
- 元宵王万户席上
- 抚松亭
- 马上作
- 望阙台
- 登盘山绝顶
- 韬钤深处
修建长城
隆庆初年,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之。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这样戚继光再次来到他年轻时曾经戍守之地,直到万历十一年被调往广东。这十几年时间,他为明朝长城防御体系的最终完善以及抵制蒙古族入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之为九边或九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拱卫京师,是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戚继光为蓟镇总兵官。
蓟镇长城最早修建于明朝初期,洪武六年,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谕令各上方略。从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又九,皆置戍守。洪武十四年徐达发燕石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宁、界岭等三十二关。虽然到弘治、嘉靖年间长城也都有所修筑,但过于简单。真正大规模的修筑则从隆庆至万历初由戚继光完成的。
戚继光修建的长城由城墙、敌台、墙台、烽火台、关城等几部分组成。他巡行塞上,经过仔细考察,认为这些边墙不仅低薄,而且颓废较多,根本无法阻遏蒙古人的武装袭击。而且在旧长城线上虽有一些砖石小台,但这种小台彼此之间毫无联系,既不能掩蔽士卒,又没有地方贮存军火器具,敌军只要登高发矢,台上守军就很难固守,不利于战斗。于是他上疏言道:“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于是自隆庆三年起,开始了艰巨的修墙、筑台工程,戚继光亲自监工,对工程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他将城墙分为一、二、三等,双侧包砖城墙为一等边墙,单侧包砖城墙为二等边墙,石城为三等边墙,要冲地段一律包砖,严禁任何偷工减料现象。在城墙垛口下的宇墙上以一定的距离及地势情况设置了望孔、射孔,有些地段在外侧城墙筑有雷石凹槽溜道,大大加强了防卫能力。
修建空心敌台
在加固城墙的同时,又修建空心敌台。所谓空心敌台分为三层:基座、中空及顶部楼橹。在戚继光所著《练兵 杂纪》中对空心敌台有这样的记载:“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四、五十步,或二百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中间空豁,四面箭窗,上建楼橹,环以垛口,内卫战卒,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每台百总一名,专管调度攻打。”
墙台是齐墙而建的平台,上面也可以放置军械、粮草等物品,并且可以协助敌台攻击来犯的近敌。烽火台与敌台密切配合,形成一定的传烽路线,一遇敌情,举烽鸣烟放炮,迅速地把情况传递到蓟镇防线。而关隘处建筑的城堡,在战时守兵登城打仗,平时则可在城门设卡盘查过往行人。一时间在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的两千里防线上,长城随着地势蜿蜒起伏,加之疏密分布的敌台、烽火台、关城等建筑,高下相间,蔚为壮观。
早期经历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继光负责管理登州卫所的屯田事务,当时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到倭寇的烧杀抢掠,戚继光有心杀贼,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戚继光受张居正的推荐,进署都指挥佥事一职,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南征倭寇
岑港之战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前往救援,但因为道路隔绝而没有来得及,朝廷也因此不治戚继光的罪。而后,汪直余党作乱于岑港,戚继光与俞大猷两军会合,前往围攻。但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来,于是朝廷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全部罢免,让其带罪杀敌。驻守在岑港的倭寇抵御不住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进攻,于是打算逃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造好了大船,准备驾船夜遁,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发动进攻,击沉倭寇大船,余党向闽南逃窜。从岑港逃走的倭寇又在台州烧杀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岑港的倭寇,有通倭的嫌疑。正要准备治罪,戚继光却因平定汪直的功劳而复官,让戚继光守卫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戚继光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台州之战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等。而后,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无法平定,于是让戚继光来增援,戚继光率军于上坊巢将其击破,倭寇奔走建宁,戚继光引军回浙江。
福建之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进犯福建,并联合福宁、连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寿宁、政和、宁德等地,从广东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联合福清、长乐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进犯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
倭寇声势浩大,当地官军不敢进攻,于是胡宗宪传令让戚继光带兵剿贼。戚继光领命后引兵先进攻横屿,横屿四面水路险隘不易通行,戚继光命将士们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进,大破横屿倭寇,斩首两千二百余级。而后,戚继光乘胜追击,杀至福清,捣毁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党慌忙逃往兴化,戚继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捣毁倭寇据点六十余营,斩首无数。
戚继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师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见少量倭寇从东营澳登入,戚继光率兵急攻,斩首两百人。经过几番战斗,闽广一带的倭寇几乎被戚继光杀光。
兴化之战
戚继光回到浙江后,从日本国本土而来的新的倭寇又伺机侵略,他们人数日益壮大以后,袭击兴化,但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而此时刘显派了八个人带着书信到兴化传达信息,被倭寇拦杀,倭寇就换上刘显使者的服饰骗开城门,趁机攻陷了兴化城。
倭寇攻陷兴化后,刘显率兵逼近兴化,但因为兵少,刘显不敢擅自攻城,却因此被弹劾,背负罪名。而福建总兵俞大猷也表示需要有大军合围。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却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遂占据平海卫。四月,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于是刘显等复兴兴化。朝廷以戚继光先前横屿大战,录前后战功,以戚继光为都督同知,世廕千户,代替俞大猷为总兵。
仙游之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党纠合一万多人围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继光率兵前往解围,倭寇败走,戚继光率军追击,追至王仓坪,斩首百余级,不少人都坠于悬崖摔死。余党数千人逃走占据漳浦蔡丕岭。戚继光分五哨(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将士攀岩而上,与倭寇短兵相接,连俘带杀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渔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扰福宁,戚继光率领李超等前往将其击败,又乘胜追至永宁,杀死三百多人。
同年,潮州倭寇聚众二万,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之势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杀败倭寇,并将吴平招降,让吴平驻扎在梅岭。但不久之后,吴平纠合被明军击败的流散倭寇一万多人,伙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后在走马溪、泊浦澳登陆,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戚继光即刻率军前来围剿,吴平得知后放弃之前据守的梅岭,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并修筑大寨防御。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步兵,二人合力围剿吴平,吴平破败,孤身逃往凤凰山。
北御鞑靼
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但朝议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即可。于是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当时谭纶刚刚在辽、蓟一带募集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请求让戚继光对其训练,得到了穆宗的许可。
隆庆二年(1568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戚继光到任后,时蓟州有总兵郭琥,而戚继光为总理,无法统一号令,于是朝廷将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继光前破吴平有功,进封为右都督。时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
万历元年(1573年),北蛮小王子与董狐狸谋划进犯,向明朝廷索要赏赐遭到拒绝,于是二人在喜峰口烧杀抢掠,戚继光得知后率兵前往平乱,差点活捉董狐狸。同年夏,董狐狸侵略桃林,被戚继光击退。而后董狐狸的侄子董长昂侵犯界岭,又被击败。董狐狸多次侵扰边境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损失惨重,于是献关求赏,朝廷答应其按年给予赏赐。
万历二年(1574年),董长昂又入侵边境但无法从关口攻入,于是逼着他的叔父董长秃寇犯边境。戚继光领兵将其击败并活捉董长秃。董狐狸与董长昂率领宗族三百人来到戚继光关前请罪,董狐狸穿素服大哭请求赦免董长秃。戚继光与部下商议后决定接受其投降,董狐狸于是将劫掠的百姓放回,并发誓不再反叛。自此董狐狸与董长昂再也不敢侵犯蓟门。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北蛮子无法攻入,于是转而进犯辽东,戚继光率兵增援,协助辽东守将李成梁将其击退。朝廷封戚继光为太子太保,又进封少保。
名将陨落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