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 踏莎行 元夕
- 荷叶杯 其四 戏效花间体
- 颐和园词
- 浣溪沙
- 人月圆 梅
- 书古书中故纸
- 清平乐·垂杨深院
- 鹧鸪天·楼外秋千索尚悬
- 虞美人·犀比六博消长昼
- 百字令 题孙隘庵南窗寄傲图
- 读史二十首 其五
- 青玉案
- 贺新郎
- 读史二十首 其七
- 读史二十首 其九
- 读史二十首 其十
- 减字木兰花·皋兰被径
- 临江仙·闻说金微郎戍处
- 蝶恋花·谁道江南春事了
- 贺新郎·月落飞乌鹊
- 点绛唇·暗里追凉
- 扫花游·疏林挂日
- 祝英台近·月初残
- 荷叶杯 戏效花间体
- 蝶恋花·窣地重帘围画省
- 蝶恋花·辛苦钱唐江上水
- 鹧鸪天·阁道风飘五丈旗
- 卜算子 水仙
- 八声甘州·直青山缺处是孤城
- 齐天乐 蟋蟀用姜白石原韵
- 水龙吟 杨花用章质夫苏子瞻唱和韵
- 蝶恋花·袅袅鞭丝冲落絮
- 摸鱼儿 秋柳
- 蝶恋花·谁道江南秋已尽
- 读史二十首
- 红豆词
- 杂感
- 读史二十首 其十一
- 读史二十首 其十四
- 读史二十首 其十五
- 读史二十首 其十六
- 读史二十首 其十七
- 读史二十首 其十九
- 读史二十首 其二十
- 应制题钱选《兰亭观鹅图》
- 读史二十首 其八
- 读史二十首 其十二
- 读史二十首 其十三
- 读史二十首 其十八
- 八声甘州
- 点绛唇
- 荷叶杯 其二 戏效花间体
- 荷叶杯 其三 戏效花间体
- 荷叶杯 其五 戏效花间体
- 荷叶杯 其六 戏效花间体
- 虞美人
- 蝶恋花
- 满庭芳
- 读史二十首 其六
- 菩萨蛮·回廊小立秋将半
- 重游狼山寺
- 蝶恋花·斗觉宵来情绪恶
- 蝶恋花·黯淡灯花开又落
- 霜花腴 用梦窗韵补寿彊邨侍郎
- 清平乐 况夔笙太守索题香南雅集图
- 鹧鸪天 庚申除夕和吴伯宛舍人
- 谒金门·孤檠侧
- 苏幕遮·倦凭阑
- 清平乐·斜行淡墨
- 读史二十首 其二
- 读史二十首 其三
- 读史二十首 其四
- 蝶恋花·落日千山啼杜宇
- 菩萨蛮·高楼直挽银河住
- 应天长·紫骝却照春波绿
- 减字木兰花·乱山四倚
- 蝶恋花·连岭去天知几尺
- 蝶恋花·帘深深香雾重
- 蝶恋花·手剔银灯惊炷短
- 蝶恋花·忆挂孤帆东海畔
- 喜迁莺·秋雨霁
- 蝶恋花·翠幙轻寒无著处
- 点绛唇·波逐流云
- 蝶恋花·春到临春花正妩
- 菩萨蛮·西风水上摇征梦
-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几许
- 蝶恋花·急景流年真一箭
- 蝶恋花·莫斗婵娟弓样月
- 阮郎归·美人消息隔重关
-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
- 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
- 满庭芳·水抱孤城
- 鹧鸪天·列炬归来酒未醒
-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 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 浣溪沙·天末同云黯四垂
-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 鹊桥仙·沉沉戍鼓
- 踏莎行·绝顶无云
-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 少年游·垂杨门外
- 菩萨蛮·红楼遥隔廉纤雨
- 如梦令·点滴空阶疏雨
- 菩萨蛮·玉盘寸断葱芽嫩
- 鹊桥仙·绣衾初展
-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
- 南歌子·又是乌西匿
- 西河·垂杨里
-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 点绛唇·屏却相思
- 点绛唇·厚地高天
- 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 点绛唇·高峡流云
- 青玉案·姑苏台上乌啼曙
- 好事近·愁展翠罗衾
- 虞美人·碧苔深锁长门路
- 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
-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 点绛唇·万顷蓬壶
- 浣溪沙·画舫离筵乐未停
- 浣溪沙·似水轻纱不隔香
-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 清平乐·樱桃花底
- 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
- 人间词话七则
- 玉楼春·今年花事垂垂过
-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
- 阮郎归·女贞花白草迷离
- 青玉案·江南秋色垂垂暮
-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 好事近·夜起倚危楼
-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 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 浣溪沙·霜落千林木叶丹
-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1.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2.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3.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4.巨子陨落
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听闻北伐军枪毙湖南叶德辉和湖北王葆心(王被杀是谣传),6月2日同朋友借了五块钱,雇人力车至北京颐和园,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从其遗体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封面上书写着:“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遗书内容如下: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移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于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
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王国维为何自溺,至今仍争论不论,一般学者论点有所谓的:“殉清说”、“逼债说”、“性格悲剧说”、“文化衰落说”。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序言中写道:“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分划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像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与所成之仁,均为抽像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一人一事。”
根据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一书第四章“天津的“行在” (1924 - 1930)”中之说法,王国维早年受罗振玉接济并结成儿女亲家,然而罗振玉常以此不断向王氏苛索,甚至以将王氏女儿退婚作要胁,令王国维走投无路而自杀。然此说漏洞百出,溥仪亦是听他人言传,不足采信。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生两人。”——伯希和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不懂的音译》)——鲁迅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陈寅恪
“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王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