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降

máng jiàng

相关笔顺 盲的意思 降的意思
相关组词 盲字组词 降字组词
成语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拼音:máng jiàng 
词条内容:盲降是仪表着陆系统的俗称,是飞机进近和着陆引导的国际标准系统,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确认。通常由一个甚高频(VHF)航向信标台、一个特高频(UHF)下滑信标台和几个甚高频(VHF)指点标组成。在天气恶劣、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在飞行员肉眼难以发现跑道或标志时,给飞机提供一个可靠的进近着陆通道,以便让飞行员掌握位置、方位、下降高度,从而安全着陆。
简介;盲降是仪表着陆系统 ILS (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的俗称。因
为仪表着陆系统能在低天气标准或飞行员看不到任何目视参考的天气下,引导飞机进近着陆,所以人们就把仪表着陆系统称为盲降。
仪表着陆系统是飞机进近和着陆引导的国际标准系统,它是二战后于1947年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确认的国际标准着陆设备。全世界的仪表着陆系统都采用ICAO的技术性能要求,因此任何配备盲降的飞机在全世界任何装有盲降设备的机场都能得到统一的技术服务。
要求;盲降系统对设备和机场净空的要求很高,如果系统发出的无线电指示信号出现偏差,飞机就可能重着陆或偏出跑道,甚至酿成事故。
盲降设备除本身设备精确度高、价格昂贵外,对周边无线电净空标准、日常养护的要求也很高,还要定期校飞,检测设备本身的精准度。如二类盲降,就要求每4个月进行一次飞行校验,由专门的飞机对盲降设备的精确度进行校验。
系统组成;仪表着陆系统通常由一个甚高频(VHF)航向信标台、一个特高频(UHF)下滑信标台和几个甚高频(VHF)指点标组成。航向信标台给出与跑道中心线对准的航向面,下滑信标给出仰角2.5°—3.5°的下滑面,这两个面的交线即是仪表着陆系统给出的飞机进近着陆的准确路线。指点标沿进近路线提供键控校准点即距离跑道入口一定距离处的高度校验,以及距离入口的距离。
飞机从建立盲降到最后着陆阶段,若飞机低于盲降提供的下滑线,盲降系统就会发出告警。
方向引导系统;航向台 (Localizer, LOC/LLZ),位于跑道进近方向的远端,波束为角度很小的扇形,提供飞机相对与跑道的航向道(水平位置)指引;
下滑台(Glide Slope, GS或Glide Path,GP),位于跑道入口端一侧,通过仰角为3度左右的波束,提供飞机相对跑道入口的下滑道(垂直位置)指引;
距离参考系统;指点标,(Marker Beacon),距离跑道从远到近分别为外指点标(OM),中指点标(MM)和内指点标(IM),提供飞机相对
ILS航向台和下滑台的波束
跑道入口的粗略的距离信息,通常表示飞机在依次飞过这些信标台时,分别到达最终进近定位点(FAF)、I类运行的决断高度、II类运行的决断高度。
有时测距仪(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 DME)会和仪表着陆系统同时安装,使得飞机能够得到更精确的距离信息,或者在某些场合替代指点标的作用。应用DME进行的ILS进近称为 ILS-DME 进近。
目视参考系统;精密进近轨迹指示器(Precision Approach Path Indicator, PAPI),提供飞行器相对正确的下滑道的位置的目视参考。
进近灯光系统 (Approach Light System, ALS),供夜间或者低能见度进近情况下提供跑道入口位置和方向的醒目的目视参考。
作用;大雾天气盲降在实际运作中的作用是巨大的,1998年除夕,厦门机场能见度始终在1500米左右,天气不算太坏,但由于当时盲降系统大修中,无法使用,造成当天机场实际处于关闭状况,全天仅降落一架飞机,其他航班全部备降或取消。
在现阶段,盲降是最为理想、最为可靠的辅助进近着陆系统。
作用是由地面发射的两束无线电信号实现航向道和下滑道指引,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虚拟路径,飞机通过机载接收设备,确定自身与该路径的相对位置,使飞机沿正确方向飞向跑道并且平稳下降高度,最终实现安全着陆。
在天气恶劣、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它可以在飞行员肉眼难以发现跑道或标志时,给飞机提供一个可靠的进近着陆通道,以便让飞行员掌握位置、方位、下降高度,从而安全着陆。
标准;根据盲降的精密度,盲降给飞机提供的进近着陆标准不一样,因此盲降可分为ⅠⅡⅢ类标准。
Ⅰ类盲降的天气标准是前方能见度不低于800米(半英里)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度不低于60米(200英尺),也就是说,Ⅰ类盲降系统可引导飞机在下滑道上,自动驾驶下降至机轮距跑道标高高度60米的高度。若在此高度飞行员看清跑道即可实施落地,否则就得复飞。
Ⅱ类盲降标准是前方能见度为400米(1/4英里)或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度不低于30米(100英尺)。同Ⅰ类一样,自动驾驶下降至决断高度30米,若飞行员目视到跑道,即可实施着陆,否则就得复飞。
Ⅲ类盲降的天气标准指任何高度都不能有效地看到跑道,只能由驾驶员自行作出着陆的决定,无决断高度。
Ⅲ类盲降又可细分为ⅢAⅢBⅢC三个子类。
ⅢA类的天气标准是前方能见度200米(700英尺)、决断高低于30米或无决断高度,但应考虑有足够的中止着陆距离,跑道视程不小于200米;
ⅢB类的天气标准是前方能见度50米(150英尺),决断高度低于15米或无决断高度,跑道视程小于200米但不小于50米,保证接地后有足够允许滑行的距离;
ⅢC类无决断高和无跑道视程的限制,也就是说“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凭借盲降引导可自动驾驶安全着陆滑行。目前ICAO还没有批准ⅢC类运行。
使用范围;中国省(区)局级及以上机场和大部分航站都已装有盲降,新建和扩建的机场均装有双向盲降,其中只有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机场的盲降系统达到了Ⅱ类运行标准,其余机场都按Ⅰ类标准开放。
厦门机场早期仅主降方向05号跑道开放Ⅰ类盲降,1993年开始的机场扩建工程建设完成后,目前已开放双向Ⅰ类盲降,其中主降方向05号跑道配备Ⅱ类盲降设备,但现在按Ⅰ类标准开放。
首都机场使用的是一类和二类盲降系统,但在安全保障方面与三类盲降系统没有区别。三种盲降系统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技术层面,通俗来讲,一类盲降系统是在60米高度采取手动驾驶,二类盲降系统在30米手动驾驶,而三类盲降系统的手动驾驶高度是15米,甚至安全自动驾驶,主要适用于大雾天气。[2]
双流机场于2005年正式启用二类盲降系统,是继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后,第三个启用该套系统的机场。
违规盲降;在民航领域曾多次发生过一起机组超标准落地事件。国内发生多起机组超标准落地事件,飞机可控撞地是当前飞行安全的头号威胁。
2013年4月,成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及一起“机组低于标准落地的严重违章事件”接受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的调查。4月5日,成都航空A319/B-6229型飞机,执行EU2229成都-南宁航班任务,在该次航班实施着落前,南宁机场气象条件并不满足起降标准,管制部门多次提醒并提出备降和等待建议的情况下,机长仍坚持试降,最终使用自动驾驶仪在南宁机场05号跑道着陆。此事件被民航西南管理局描述为“性质严重,影响恶劣”,涉事三名飞行员目前已经被停飞。
成都航空当事机组在整个过程中有多次违反规章和公司手册要求的行为,首先在机场气象条件不满足气象标准的情况下,不顾管制员多次提出备降建议,而继续准备着陆,接着在决断高度不能建立目视参考的情况下,没有选择复飞,而是选择突破“红线”,继续着陆,最后又在公司没有获得批准,自身又不具备资质的情况下使用自动驾驶仪着陆。
 







盲降相关的词语
盲降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