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array_merge(): Argument #2 is not an array in /www/wwwroot/m.gushici.com/zici/ci_c.php on line 24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m.gushici.com/zici/ci_c.php on line 26
虾蛄_虾蛄的意思_虾蛄的拼音_虾蛄的读音

虾蛄

xiā gū

相关笔顺 虾的意思 蛄的意思
相关组词 虾字组词 蛄字组词
成语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拼音:xiā gū 

词条内容:口足目(学名: Stomatopoda)是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掠虾亚纲之下的一个目,其物种俗称作虾蛄。其大小可达30厘米,亦有长达38 cm的。现时纪录(2014年9月)有最大的虾蛄由美国佛罗里达州几位渔民于匹尔斯堡附近海域钓得,长达46 cm。
简介;吓崮虾蛄英文名为MantisShrimp(螳螂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掠虾亚纲,口足目(这个亚纲下面就一个目),其中除全为化石种类的古虾蛄科(Sculdidae)外,现生种分4个总科:深虾蛄总科(Bathysquilloidea)、指虾蛄总科(Gonodactyloidea)、虾蛄总科(Squilloidea)和琴虾蛄总科(Lysiosquilloidea)。全为海生。
掠虾类起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现存500余种,绝大多数种类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见于温带;中国沿海均有,最常见的品种是虾蛄科,口虾蛄属的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在中国各海域中均有分布。
俗名;俗名众多,包括:攋尿虾(俗写作濑尿虾、赖尿虾、酹尿虾(粤语))、螳螂虾、虾爬子(或虾耙子)、虾狗弹、爬虾(或扒虾)、口虾蛄、富贵虾、琵琶虾、皮皮虾等。在古时亚述人称之为“海里的蝗虫”,澳洲人也称之为“明虾杀手。
形态特征;虾蛄的头胸甲不太大,仅足以包裹至头的后部及胸的头四节,步足三对,腹部有尾鳍(游泳鳍)。颜色从褐色到浅红色不等,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底栖海床的重要掠食者。尽管很常见,我们对这些物种的认识还很少,因为它们经常躲在浅坑和洞穴内。
雌雄区分
一般来讲,母虾的个头没有公的那么大;公的皮皮虾在颈部最下端大爪下有一对小爪,母的则没有,可用通俗语“公的长胡子”来区分;通常,母的皮皮虾的脖子部位有一个白色的“王”字。
习性;虾蛄多穴居,常在浅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穴多为U字形。口足类为肉食性,多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此类动物体能以尾肢摩擦尾节腹面或以掠肢打击而发声。
被抓时腹部会射出无色液体,如同撒尿,所以又被称为攋尿虾(攋尿意为撒尿,也指尿床)。头胸部有一对像螳螂一样的镰刀状的前脚,撞击力甚大,足以令捕捉者感到刺痛。这亦是虾蛄猎食的方法:利用其有力的前脚把猎物刺穿、震晕、甚至解体。虾蛄前脚的撞击力不单可打穿甲壳类动物的外壳,有更大的虾蛄,更在被捕获后曾一击把困着它的水族箱的玻璃击穿逃逸。
食性;虾蛄性情凶猛,视力十分锐利,攻击时施展臂力可高达体重之2500倍、加速率为10公斤。由于善于游泳,因此其猎物大部份为底栖性不善于游泳的生物,包括各种贝类、螃蟹、海胆等。它们能够轻易破坏猎物的外层硬壳,并享用内里的肉。
肉食性,以其他的甲壳类和小鱼、海滨蚯蚓、沙蚕等为食。
产地分布;虾蛄是沿海近岸性品种。虾蛄喜栖于浅水泥沙或礁石裂缝内,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虾蛄为渤海湾特有品种,产量较多,据1982年~1983年调查统计,年产量2500吨左右。资源量约5000吨以上。产期为每年4~5月。
虾蛄分布范围极广,从俄罗斯的大彼得海湾到日本及中国沿海、菲律宾、马来半岛、夏威夷群岛均有分布。
天敌;章鱼
•其他大型珊瑚礁鱼类
营养价值;虾蛄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其肉质含水分较多,肉味鲜甜嫩滑,淡而柔软,并且有一种特殊诱人的鲜味。每年春季是其产卵的季节,此时食用为最佳。肥壮的虾蛄脑部满是膏脂,肉质十分鲜嫩,味美可口,可惜壳多肉少。
虾蛄性温、味甘。有补肾壮阳、通乳脱毒之功效[1] 。
食用;螳螂虾中国北方沿海常见的食用方法是蒸熟后直接食用,无须调料,亦可佐以姜汁醋来提味。其加工方法为洗净后上凉水蒸锅蒸,水开后1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香港有海鲜菜馆,如大佛口食坊首创椒盐油炮,亦由此成为香港一带驰名的海鲜美食,及后被发扬光大,尤以佐敦道金山酒家最为有名,同时港人亦喜以用来作火锅料。虾蛄为港人所喜爱,在周星驰执导的电影食神中亦有“攋尿牛丸”一菜。

虾蛄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