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燕温风旎旎,润花小雨斑斑。
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猜你喜欢
置酒未容虚左,论诗时要指南。
迎笑天香满袖,喜公新赴朝参。
十里珠帘卷。遍烧灯、暗尘随马,钿车齐遣。缥缈箫声明月下,更喜露华初泫。
寒犹峭、春衣重茧。花市歌楼牙拍按,正御沟、冰泮流澌浅。
火树合,星桥展。
晚妆才试芙蓉显。倚银屏、归人未卜,金钗划扁。门外锦鞯何处客,频嘱系铃小犬。
寻好梦,香衾权免。午夜大酺人竞醉,罢严城、鱼钥金吾典。
听玉漏,东风剪。
孟子见梁襄(xiāng)王。出,语(yù)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zú)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gǎo)矣。天油然作云,沛(pèi)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shì)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本站。
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语:告诉。
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一:统一。)
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领:即脖子。由:通“犹”定:安定。孰:谁。嗜:喜欢。与:归附。
清代刘熙载说:“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我们读《孟子见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证。这一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首先到梁(今开封)谒见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说,在此并见到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与梁襄王的应对中,孟子先以天上雨水比喻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喻民心,相互关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既为人熟知又让人深感贴切,这不仅鲜明地表明了孟子的观点,还表现出他高超的谈话艺术。
三伏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漾霏微。碧梧已应金空落,大□新随斗指飞。
燕倦客思违绿野,莲知老至退红衣。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
横身溪上略相酬,不住中间彻两头。行人掉臂上头过,谁信如今有赵州。
霜花腴还魂。忆灵岩唤酒,水瘦烟昏。更忆蛮江听雪,市桥沽春。
都老了,翩翩人。旧屐裙。张循王孙。怅埋玉山川,销金岁月,环燕一般尘。
秦淮曲,丁帘曛。共招凉藕国,翠雨飘尊。甘向红楼乞食,胜他朱门。
黄月晕,围如军。照二萍。吴头吴根。空墨泪模糊,诗痕醉痕。
凄满巾。
气象古君子,渊源朝大夫。里门车下泽,客舍马青刍。
霜柏寒逾劲,庭荆老不枯。只愁儿返哺,不及见飞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