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张三千六百钓,太公欲与文王亲。文王不为熊罴猎,卜年七百终何人。
开元天子降步辇,当日何如渭滨见。是同是异不可诘,一等风云符虎变。
吾君好贤轶前古,处处鹓鸾刷修羽。观君命意非苟然,他日风流须再睹。
猜你喜欢
春又晚。枝上绿深红浅。燕语呢喃明似翦。采香人渐远。草色池塘碧软。丝竹谁家坊院。拂拂和风初著扇。蜂情愁不展。
高楼人散酒樽空,漫拟新文送五穷。独倚南窗夜岑寂,一钩凉月下疏桐。
自怜骨相太邅迍,为米折腰依旧贫。
古史多看多警省,新诗愈改愈精神。
与游造物真知己,怕说天朝多故人。
兰菊有时忙不得,世间桃李几番新。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sāo)丝恨更长。
著(zhuó)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
贵人们穿绫罗哪知道养蚕苦,他们只是贪恋衣上的绣鸳鸯。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45-246
2、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306-307
盈:满。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丝来。
著:穿衣。
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丝织布,每一缕丝都是蚕农辛酸的记录,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劳动果实被统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每一声织机的声响都是劳动人民的叹息,都是劳动人民的诉说。
第三句诗锋一转,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这样,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写出劳动人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愤恨和鄙视,诗的社会意义就更深刻,社会作用更广泛了。
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前两句同后两句构成对比,使诗意更加鲜明,加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诗的主题揭示得更加深刻。
卷帙纷纶一草堂,笔花徵瑞墨徵祥。文归韩柳培兰玉,道契程朱奉瓣香。
万陇浮烟观甲第,一泓秋水涤肝肠。濂溪家学公能绍,允矣绵绵世泽长。
风曳山妃带,云穿木客衣。青松容袅袅,红叶半飞飞。
月为幽人罢,春从旧处归。明朝碧峰外,试与绊斜晖。
换却青云志,高眠旧隐庐。閒门谁践草,隙地自栽蔬。
交道贫尤密,吟情老不疏。囊中何所有,一卷养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