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冻云垂地风栗冽,万里江天暮飞雪。
九华何处正嶙峋,琼树瑶林斗明洁。
扁舟突兀依寒芦,朝来残酒犹半壶。
夜寒独酌不成醉,卧听宿雁鸣相呼。
猜你喜欢
超绝柳州句,粗疏郑谷诗。
扁舟钓台下,曾见雪初时。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
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
(太和中刺史刘嗣之立,李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过濠,为作记。
记今存而亭废者数年矣。
)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敢请使君重起废,落霞孤鹜换新铭。
绿阴千百顷,约我共登临。山翠含烟重,榴红著雨深。
行藏皆有命,计较谩劳心。病怕杯中物,怜余浅浅斟。
四雇云山满目前,却从此地得牛眠。
问君此计何为早,且住人间五百年。
旁邻异花多绕屋,慢紫妖红眩人目。如渑美酒花下倾,歌舞朝朝看不足。
君家美竹缘坡生,萧森却似筼筜谷。骚人墨客争款门,好事日题诗一束。
山阴高致世讵知,旁邻举手休揶揄。颠风恶雨一夕至,芳菲狼籍成嗟吁。
此君节操祗自如,雪霜纵遇那能欺。幅巾藜丈久可傍,笔床茶灶长相随。
我记扁舟昔相过,醉向沙头竹根卧。君时宦游闽海间,竟日孤吟复谁和。
今同远客心欲摧,旧径芜没何时开。春雨遥知子孙长,秋风不报平安来。
山堂忽闻诏许归,满引竹叶歌竹枝。到家截取一二管,请君持献伶伦吹,九苞彩凤当来仪。
疏林步玉。有素禽飞倦,花底常宿。翠袖天寒,娇影亭亭,含情半露丛竹。
萧条纸帐云才暖,觅胜迹、枝南枝北。倚短箫、谱出双声,却笑缟仙孤独。
怊怅岩扉静掩,菊泉未荐得,谁吹寒绿。冷抱芳心,不染繁华,合守空山茅屋。
残年剩腊匆匆去,感旧事、细翻歌曲。怕晚钟、一霎斜阳,画里乱愁盈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