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猜你喜欢
蜀(shǔ)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jīn)。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还难,何况是在夜间,又不断地下起了雨呢!值此时刻。唐玄宗想起了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下来了。
那时军中死去的并非贵妃一人,死了那么多人,君王却丝毫也没有怜惜他们,更没有为他们而难受过。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蜀道:通往四川的道路。淫:多。沾襟:指唐玄宗十分悲痛,眼泪把衣襟都打湿了。
这是用绝句形式写的读后感兼咏史诗。这类诗最重的是要有创见,富有新意。
不少唐人以杨玉环之死写过诗,白居易的《长恨歌》最为著名,白乐天写这首诗时并不乐天,题目中的“恨”字足可说明一切。李商隐的《马嵬》也很有名,批判的矛头直指李隆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讽刺挖苦的味道相当明显。郑畋《马嵬坡》中“景阳宫井又何人”,以陈后主和张丽华比李隆基和杨玉环,隐含讥刺。还有杜甫的“中自诛褒妲”,刘禹锡的“天子舍妖姬”等,含有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念。李靓的这首绝句立意不但新,而且高,可以说超过了前人。
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个片断: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行程中,“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李隆基“夜雨闻铃断肠声”,写成《雨霖铃曲》以寄恨。这就为后面的议论定下了基调——在“渔阳鼙鼓动地来”时,唐军节节败退,安禄山“径截辎重,横攻士卒”,官军则“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这一切李隆基想过了吗?
后两句议论警策,有春秋笔法。诗人同情的不是“宛转娥眉马前死”,一妃之死,何足道哉,何必为之鸣不平呢?那“尸骸遍野”,“骨暴沙砾”的阵亡将士们,“精魂何依”?那个昏君李隆基却根本没有想到,即使想到,也是一点都不会动心,因为他唯一感到痛心并为之“倍沾襟”的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妃。连六军生死,国家兴亡都不过问,只念念不忘“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亡妃,如此帝王,何许人也,还用诗人多说吗?全诗到此嘎然而止,“含有余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清颍尊前酒满衣。十年风月旧相知。凭谁细话当时事,肠断山长水远诗。金凤阙,玉龙墀。看君来换锦袍时。姮娥已有殷勤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西崦斜阳,东江流水,物华不为人留。铮然一叶,天下已知秋。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
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游。还堪笑,机心早觉,海上有惊鸥。
清才慧性,是碧翁亲付,蕊珠仙子。玉手蔷薇花露涴,净洗脂浓粉艳。
笔落珠圆,诗成锦灿,一种幽芬气。平山不远,箐华钟自邗水。
堪敬梁孟丰标,闺房师友,千载金兰契。夜月高楼香雾湿,秋在凤箫声里。
愧我微才,瑶编幸接,展卷惊还喜。一词莫赞,惟知拜读而已。
衡门亦无路,何况入西秦。灸病不得穴,徒为采艾人。
先朝名德重长杨,拂袖言归大海傍。南浦轻烟流画鹢,东山明月候胡床。
风期肯逐红颜尽,意气偏从白首长。莫诧林宗巾角折,苍生频夜卜行藏。
白露滋金瑟。
清风荡玉琴。
空闺饶远念。
虚堂生夜阴。
兹夕一何哀。
明月没西林。
世人重时暮。
道土情亦深。
愿乘青鸟翼。
径出玉山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