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yú)渊(yuān)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夸父志向真远大,敢与太阳去竞走。
同时到达日落处,好像没分胜与负。
神力非凡又奇妙,饮尽黄河水不足。
弃下手杖化邓林。身后功绩垂千古。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夸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渊:即禹渊、禹谷,传说中的日落之处。
此诗借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夸父逐日故事,歌咏失败的英雄,寄托对某些政治斗争中的失势者的复杂感情。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即据此写成。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
开篇二句咏夸父之志。《大荒北经》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言外似乎还有点不以为然的意思。诗人却说:夸父产生了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这里表面上是赞扬夸父“与日竞走”的“宏志”,实际上是赞扬一种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俱至”二句咏夸父之力。《大荒北经》原有“逮之于禺谷”一语,诗人据此谓夸父和太阳一齐到达了虞渊,好像彼此还难分胜负,暗示夸父力足以骋其志,并非“不量力”者,其“与日竞走”之志也就确是“宏志”而非妄想了。本言胜负而不下断语,只用“似若”两字点破,故作轻描淡写,更有一种高兴非常而不露声色的妙趣。诗人对夸父神力的欣赏,也隐含着对一切奇才异能的倾慕。“神力”二句咏夸父之量。《海外北经》说夸父“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想像一个人把黄河、渭水都喝干了还没解渴,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诗人却说:夸父既有如此特异的可以追上太阳的神力,则虽倾河而饮又何足解其焦渴?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一种坚信的态度,把一件极其怪异的事说得合情合理,至欲使人忘其怪异。在诗人的心目中,夸父的豪饮象征着一种广阔的襟怀和雄伟的气魄,因而有此热烈的赞颂。篇末二句咏夸父之功。《海外北经》说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想像夸父死后,抛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固甚瑰奇悲壮,但尚未点明这一变化的原因,好像只是一件偶然的异事。诗人则认定这片桃林是夸父为了惠泽后人而着意生成的,说夸父的遗愿即寄托在这片桃林中,他的奇功在身后还是完成了。意谓有此一片桃林,将使后来者见之而长精神,益志气,其功德是无量的。诗人如此歌颂夸父的遗愿,真意乃在歌颂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意蕴是非常深广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生前虽未能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抱负,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产品,诸如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气节,正直的品质,以及各种卓越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沾溉后人。非止一世,他们都是“功竟在身后”的人。陶渊明自己也是一个“欲有为而不能者”(《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少壮时既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忆我少壮时》)的豪情,归耕后复多“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白日沦西阿》)的悲慨,他在读到这个神话时自然感触极深而非作诗不可了。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寄托着他自己的一生心事。
用神话题材作诗,既须顾及神话原来的情节,又须注入诗人独特的感受,并且要写得含蓄和自然,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和枯萎,没有余味和生气。陶渊明毕竟是“文章不群”(萧统《陶渊明集序》)的高手,他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平淡的言辞中微婉地透露出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深情礼赞,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诗意的感发,从心灵深处涌起一种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惊�E5��向往之情,并由此引出许多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怡悦。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陶渊明此诗可谓真正达到这样的“至处”了。
译文
夸父志向真远大,敢与太阳去竞走。
同时到达日落处,好像没分胜与负。
神力非凡又奇妙,饮尽黄河水不足。
弃下手杖化邓林。身后功绩垂千古。
注释
夸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渊:即禹渊、禹谷,传说中的日落之处。
此诗借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夸父逐日故事,歌咏失败的英雄,寄托对某些政治斗争中的失势者的复杂感情。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即据此写成。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
开篇二句咏夸父之志。《大荒北经》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言外似乎还有点不以为然的意思。诗人却说:夸父产生了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这里表面上是赞扬夸父“与日竞走”的“宏志”,实际上是赞扬一种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俱至”二句咏夸父之力。《大荒北经》原有“逮之于禺谷”一语,诗人据此谓夸父和太阳一齐到达了虞渊,好像彼此还难分胜负,暗示夸父力足以骋其志,并非“不量力”者,其“与日竞走”之志也就确是“宏志”而非妄想了。本言胜负而不下断语,只用“似若”两字点破,故作轻描淡写,更有一种高兴非常而不露声色的妙趣。诗人对夸父神力的欣赏,也隐含着对一切奇才异能的倾慕。“神力”二句咏夸父之量。《海外北经》说夸父“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想像一个人把黄河、渭水都喝干了还没解渴,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诗人却说:夸父既有如此特异的可以追上太阳的神力,则虽倾河而饮又何足解其焦渴?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一种坚信的态度,把一件极其怪异的事说得合情合理,至欲使人忘其怪异。在诗人的心目中,夸父的豪饮象征着一种广阔的襟怀和雄伟的气魄,因而有此热烈的赞颂。篇末二句咏夸父之功。《海外北经》说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想像夸父死后,抛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固甚瑰奇悲壮,但尚未点明这一变化的原因,好像只是一件偶然的异事。诗人则认定这片桃林是夸父为了惠泽后人而着意生成的,说夸父的遗愿即寄托在这片桃林中,他的奇功在身后还是完成了。意谓有此一片桃林,将使后来者见之而长精神,益志气,其功德是无量的。诗人如此歌颂夸父的遗愿,真意乃在歌颂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意蕴是非常深广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生前虽未能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抱负,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产品,诸如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气节,正直的品质,以及各种卓越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沾溉后人。非止一世,他们都是“功竟在身后”的人。陶渊明自己也是一个“欲有为而不能者”(《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少壮时既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忆我少壮时》)的豪情,归耕后复多“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白日沦西阿》)的悲慨,他在读到这个神话时自然感触极深而非作诗不可了。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寄托着他自己的一生心事。
用神话题材作诗,既须顾及神话原来的情节,又须注入诗人独特的感受,并且要写得含蓄和自然,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和枯萎,没有余味和生气。陶渊明毕竟是“文章不群”(萧统《陶渊明集序》)的高手,他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平淡的言辞中微婉地透露出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深情礼赞,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诗意的感发,从心灵深处涌起一种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惊�E5��向往之情,并由此引出许多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怡悦。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陶渊明此诗可谓真正达到这样的“至处”了。
猜你喜欢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yú)渊(yuān)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夸父志向真远大,敢与太阳去竞走。
同时到达日落处,好像没分胜与负。
神力非凡又奇妙,饮尽黄河水不足。
弃下手杖化邓林。身后功绩垂千古。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夸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
渊:即禹渊、禹谷,传说中的日落之处。
此诗借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夸父逐日故事,歌咏失败的英雄,寄托对某些政治斗争中的失势者的复杂感情。
夸父追日的神话以绝妙天真的想像极度夸张地表现了先民们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信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陶渊明《读山海经》组诗第九首即据此写成。但诗人不是一般地复述神话的情节,而是凭藉卓越的识见,运用简妙的语言,对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和审美评价,因而又有其不同于神话的审美价值。神话反映事物的特点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反杜林论》)。因此,神话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此诗对夸父追日其人其事的歌咏,自然也是一种含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歌咏。诗人之言在此,诗人之意则在彼,所以不像直陈情志的诗那么容易理解。
开篇二句咏夸父之志。《大荒北经》原说“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言外似乎还有点不以为然的意思。诗人却说:夸父产生了一个宏伟的志愿,竟然要同太阳赛跑!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胜惊叹的情感,有力地肯定了夸父创造奇迹的英雄气概。这里表面上是赞扬夸父“与日竞走”的“宏志”,实际上是赞扬一种超越世俗的崇高理想。“俱至”二句咏夸父之力。《大荒北经》原有“逮之于禺谷”一语,诗人据此谓夸父和太阳一齐到达了虞渊,好像彼此还难分胜负,暗示夸父力足以骋其志,并非“不量力”者,其“与日竞走”之志也就确是“宏志”而非妄想了。本言胜负而不下断语,只用“似若”两字点破,故作轻描淡写,更有一种高兴非常而不露声色的妙趣。诗人对夸父神力的欣赏,也隐含着对一切奇才异能的倾慕。“神力”二句咏夸父之量。《海外北经》说夸父“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想像一个人把黄河、渭水都喝干了还没解渴,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诗人却说:夸父既有如此特异的可以追上太阳的神力,则虽倾河而饮又何足解其焦渴?用反问的语气表现出一种坚信的态度,把一件极其怪异的事说得合情合理,至欲使人忘其怪异。在诗人的心目中,夸父的豪饮象征着一种广阔的襟怀和雄伟的气魄,因而有此热烈的赞颂。篇末二句咏夸父之功。《海外北经》说夸父“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想像夸父死后,抛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固甚瑰奇悲壮,但尚未点明这一变化的原因,好像只是一件偶然的异事。诗人则认定这片桃林是夸父为了惠泽后人而着意生成的,说夸父的遗愿即寄托在这片桃林中,他的奇功在身后还是完成了。意谓有此一片桃林,将使后来者见之而长精神,益志气,其功德是无量的。诗人如此歌颂夸父的遗愿,真意乃在歌颂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意蕴是非常深广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生前虽未能施展其才能,实现其抱负,但他们留下的精神产品,诸如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气节,正直的品质,以及各种卓越的发现和创造,往往沾溉后人。非止一世,他们都是“功竟在身后”的人。陶渊明自己也是一个“欲有为而不能者”(《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少壮时既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忆我少壮时》)的豪情,归耕后复多“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白日沦西阿》)的悲慨,他在读到这个神话时自然感触极深而非作诗不可了。所以在这首诗中,也寄托着他自己的一生心事。
用神话题材作诗,既须顾及神话原来的情节,又须注入诗人独特的感受,并且要写得含蓄和自然,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和枯萎,没有余味和生气。陶渊明毕竟是“文章不群”(萧统《陶渊明集序》)的高手,他把神话原来的情节和自己独特的感受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平淡的言辞中微婉地透露出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深情礼赞,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诗意的感发,从心灵深处涌起一种对夸父其人其事的惊�E5��向往之情,并由此引出许多联想和想象,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怡悦。清代著名诗论家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陶渊明此诗可谓真正达到这样的“至处”了。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此词开篇即言“佳期误传”,虽未将情事具体写出,为之断肠的情绪却可从“凉蟾亦未圆”所透出的缱绻深中体味出来。接着,过片的“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三句抒发无可奈何的感慨:牛郎、织女盼望一年才能一次相逢,七夕一夜纵然可以尽情欢乐,却抵挡不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离别相思之苦,明明知道它不公平、不合理,可就是没法改变这样的事实。这不能解决的矛盾、不能愈合的创伤及不能消除的恨事无不透出七夕故事的“悲剧性”。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悲感中有幸福的慰藉相比,“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是哀痛之极时的心灰意冷。
全词以“星波”、“凉蟾”等构成的“奈何天”写情人心理空间中的景致,又将其融于情致的抒发中,以强烈对比而造成艺术效果,如“欢尽夜”与“别经年”,“桥成汉渚星波外”与“人在鸾歌凤舞前”,而最主要的则是强烈的情意受到强烈的阻碍所造成的心情对比。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这是一首“七夕”词,用神话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比喻人间的爱情生活。
开头三句讲述神话故事,把内容重新组合,从新的角度叙述出来:鹊桥已经搭成,催促织女起驾,前去赴会;牛、女分离长久,欢会为迟,上天垂怜,准许他们七夕相会。后两句,写七夕乞巧的民间风俗,小女子们着意打扮,既可见她们对织女星的虔诚敬重,又可见她们兴奋喜悦的心情,并且显得七夕民俗更加亲切。牛、女刚刚相会,马上又要分别。“香袖凭肩”两句的描写是相当传神的,相挽相靠,难舍难分,“谁记当时话”则是说极度的激动和悲伤掩盖了一切,连分手时说了些什么话都没有记住。最后把天上和人间相比较,牛郎织女虽然“路隔银河”,可每逢七夕仍有鹊桥相通,而人世间就没有这种福气了,不能相聚的痴男怨女们,什么时候才能消除他们的离恨呢?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
“西风”两句,化用《列仙传》中的神话故事。“缑山”,一名“覆釜堆”,亦作抚父堆,山在河南偃师县南。据《列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在缑山乘白鹤升仙。”梦窗触景生情,借用神话传说开篇。此言其在幻觉中好像看到秋风送着仙鹤降临人世,月色辉映着升仙之地,仿佛自己也可以驾鹤飞升一般。“银河”两句,言七夕之夜晴空万里,天河显得格外明亮,团团星云组成了无边无涯的星浪,幻觉中,词人又觉得有迎客的仙船(贯月槎)正从天河中飘然而来。上片缀连起两则神话传说,使读者阅后也感染到一种飘飘仙气。
“河汉女”三句,应题“七夕”。天孙织女,巧手梳妆,云髻高耸。她在夜空中斜依在天河边。“阑干”,这里有横斜之意,与唐刘方平《月夜》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中“阑干”意相同。“钗头”三句,地上“乞巧”。与天上王母划钗成河强使织女牛郎一年限见一次一样,人间少妇们七夕欢聚,其实也只有一年一度,所以她们珍惜这一有限时间,穿针乞巧,尽兴游玩,脸上漾溢着纯真的娇笑。不知不觉她们在绣楼上度过了一个凉爽而难忘的秋夜。
露蛩(qióng)初响,机杼还催织。婺(wù)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
婺:一本作“嫠”。
漫:一本作“浸”。
“六么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王灼《碧鸡漫志》说:“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又名《绿腰》、《乐世》、《录要》。双调,九十四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
“七夕”,这是梦窗借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传说,以悼念杭州的亡妾。
“露蛩”两句,写秋景。言园中的蟋蟀正在“句句”地鸣唱着,纺织娘也在欢叫着“织、织”,它们恰似在催促织女赶快结束织锦,可以尽早去天河畔与牛郎相会。“婺星”两句。“婺星”,本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女宿;即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其中三颗属宝瓶座。这里借指织女星。此言天孙织女为情所累,就懒于织锦,而长久地伫立在天河畔,盼望与牛郎相会。两句直接切入民间传说,以织女象征杭妾的在天之灵。“不见”两句。言但是她只能在天河边徘徊苦盼,因为没有船只可以渡她过河,也没有鸿雁飞临传递来牛郎的信息。天地殊途无会面之期矣。“云梁”三句,又述神话传说。言织女终于等到了七夕之晚,在云雾弥漫的天河上有群鹊赶来搭起了一座千尺鹊桥,了却了织女与牛郎的一年一度的这点相思情。只可惜相会的时光一瞬即过,再回首,这甜蜜的鹊桥会又将要苦候一年光阴啊。上片从“七夕”生发开来,再叙了民间中这个美丽感人的神话故事。但牛郎、织女的生别离,尚有一年一度的鹊桥会,可以聊解他们的相思苦;而词人与其亡妾却是再无见面之时的死别也。因此,词人对七夕的传说还是感到非常的钦羡。
“那知”两句,承上启下,专叙“乞巧”。“乞巧”,据《荆楚岁时记》:“(古时妇女七月七日夜)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黄铜)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此言天上的织女其实极想和牛郎长相厮守,不再分离的,但始终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去改变王母娘娘的这个残酷决定——每年仅能相聚一夜。虽然如此,人世间仍旧有众多的小女子奉她为智慧女神,所以都在各自的闺楼上供起瓜果向织女乞求给她们增加智慧。“瓜果”两句,讥笑众女的自私。词人说:你们哪里知道今天晚上正是织女牛郎唯一能相聚在一起的大好时光,如果织女一旦真的被你们邀请下来,那末岂不是要使牛郎感到孤单寂寞吗?词人本着“己所不欲,不施于人”的仁者想法,特地为牛郎织女俩设想,所以他希望乞巧者要知趣一些,否则只会自讨没趣的。“瓜果几度凄凉”是说:那织女自顾不暇,怎能为了这点瓜果而抽出时间来赐给你们智慧呢?“人事”两句。“金钗擘”,“擘”,即剖。这是引神话传说中,王母用头上金钗在织女与牛郎之间一剖,就划出了一条天河,生生将他们俩隔在河的两边。也借喻世事往往循环往复,“牛郎织女”毕竟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神话故事,不可能有人真的看见过用一枚金钗就可以剖出滔滔天河。“今夕”三句,重申题旨。词人问:今天晚上是什么日子?他明知今天是“七夕”,但是偏设此一问,重在提醒众人不要忘记,天上的牛郎织女只有今天一晚上可以相会。所以说人世间在“乞巧”之后,到了月亮西堕就要收拾掉残杯结束了。但是我担心,天上的银河又将会毫不容情地将织女与牛郎这两个有情人分隔在两边啊。下片由天上一年一度的相会之艰难,联想到地上“乞巧”的煞风景。既点题,又作了更深一层的发挥。“寂寞罗池客”,又可以看成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由于杭妾已经仙逝,所以说天上两星尚有今夕相会之期,而自己惟有酒冷人单孤苦度日而已。
露罥(juàn)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
露:通“路”,指小径。罥:悬挂。钿钗遗恨:一本作“钿钗送遗恨”。
《惜秋华》,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梦窗词集》收此词调五首,也因句逗有异可分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词除此之外,梦窗集中尚有《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诉衷情·七夕》、《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醉蓬莱·七夕和方南山》、《凤栖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词,可以互相参阅。
“露罥”三句。“露”,通路,指小径;“罥”挂、结也。此言七夕之夜,小径上已结起了蛛丝,西面小楼遮暗了斜堕的月儿,秋风吹乱了深夜还在外面的词人头上的花发。“宫漏”两句。“未央”,汉宫名,借指皇宫,可见其词作于京城临安。此言皇宫中正传出漏声,词人想起,传说中王母娘娘狠心地用钿钗划出了一条银河,活生生地将牛郎织女分隔在两岸这一遗憾事。在七夕中自然会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人间”四句承上,引申发挥之。此言人世间的男女爱情也是如梦易醒,似风易散,算起来到是天上神仙度年如日,一瞬而过。所以牛郎织女虽是一年一度鹊桥会,但是这鹊桥相会也会很快地来到的。纵然他们的相逢,似乎有“相见不相识”的滋味,但话说回来,能够有这一年一度鹊桥会的准确时间,总胜得过那巫山神女来去无踪,毫无准讯的好。“巫阳无准”,也喻词人自己与爱人的生离死别,见面无期。
“何处”三句,言不知从什么地方吹来一股凉沁的秋风,耳中顿时听到有桐叶飘落露井台上的簌簌声,触动了词人像屈大夫吟哦着楚辞一般凑成了哀切的韵律。“彩云断”四句,因风起而续幻思。词人因秋风起随即又仰望青天,只见彩云被风分散,就又想象到天上的鹊桥恐怕也被风吹断了吧。那牛郎与织女俩人的离别情,是没有谁能问得清楚的。天上的银河已经把他们阻隔了千万年,人们只能望见织女星闪烁,好像在闪动着她那晶莹的泪珠似的。“轻俊”两句,记地上“乞巧”。“金针”,据《桂苑丛谈》说:“郑侃女彩娘,七夕陈香筵,祈于织女曰:‘愿乞巧。’织女乃遗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后用作传授密诀之说。此处是说:我望着那些绣娘们在七夕中祈求“金针”,希获“奇巧”的情景,不觉又牵扯出无限感慨。这感慨有对“乞巧”的无用而兴叹,如词人在《六么令·七夕》词中说:“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即是指“乞巧”之无用。也有对自己与所爱女子无由再会的哀伤,此由词中“胜却巫阳无准”句里已有所暗示了。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chú),生彼月窟。
巉(chán)岩容仪,戍(shù)削风骨。
碧玉炅(jiǒng)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bìn)红。
华盖垂下睫,嵩(sōng)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tuí)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bāo)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lì),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在遥远的西方,太阳落山的地方。
传说中的胡人神仙文康就出生在那里。
老胡文康仪容奇特,五官就像陡峭的山峰一样古怪,骨骼清瘦,风度不凡。
他的双眼眼瞳碧绿而有光,头发金黄而弯曲,两鬓呈红色。
眼眉下垂着长长的睫毛,高耸的鼻子像山峰一样耸立在嘴唇的上方。
要不是看到这样离奇古怪的容貌,真不知道天地造物的神奇。
大道应该是文康的严父,元气是文康之老亲。
老胡文康站起身举手可以像盘古一样摸到天顶,可以像推车一样推动天地转动。
日月初生时云雾漫天,用它来铸冶火精与水银。
三足乌还没有出谷,月中阴精还没有积成兔形,半隐着身子。
女娲百无聊赖地用黄土捏造了富贵人,把泥浆撒落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个贫贱的人。
把他们散落到人间,茫茫就像沙尘一样。
文康生命不息,长生不老,谁又能说明他不是神仙呢?
在西海栽上若木,在东海种植扶桑。
过些日子再来看,神树的枝叶已经长了有几万里那么长了。
安禄山叛乱,两京覆没,天下就像上古时期的洪荒之世。
陛下应运而起,即位于灵武,克复西京,大驾还都。
安禄山已死,群贼又拥立他的儿子为首领,但这不足为患,这就像汉代赤眉军叛乱立刘盆子为天子一样,成不了什么气候,陛下您就要像光武帝一样,励精图治,光复汉室。
天下振动,寰宇洗清,边关无事,贸易开通。
举足登蹋紫微,天关为你开张。
西方的老胡文康感激陛下您的恩德,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朝拜。
他带来了五彩狮子、九苞凤凰等。
五色的狮子是老胡犬,九苞的凤凰是老胡的鸡,鸡鸣狮舞在帝乡。
表演酣畅淋漓,英姿飒爽,进退有序,纵横成行。
他们唱胡歌,献上美酒。
朝拜陛下时,都双膝跪地,前臂举起。
素手指天如散花状。
给陛下祝寿。
即使北斗破裂,南山摧毁。
愿陛下寿比南山,万寿无疆!
本站。
金天:西方之天。
胡雏:胡人小儿,胡人童仆。
巉岩:本意是指山峰陡峭,这里形容长相奇特。
黄金拳拳:金黄色弯曲的头发。
嵩岳:嵩山,这里比喻高高的鼻梁。
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创世的人。
“阳乌”两句:古代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月中阴精积成兔形,这里借指太阳和月亮。
仙真:道家称升仙得道之人。
七圣: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xí)朋、昆阍(hūn)、滑稽七人。
白水:水名,源出湖北枣阳东大阜山,相传汉光武帝旧宅在此。五色师子:即五色狮子,道家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坐骑。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南山:指终南山帝乡。
五色师子:即五色狮子,道家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坐骑。
。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南山:指终南山帝乡。
乐府《神仙二十二曲》中有《上云乐》,又名“洛滨曲”。相传是梁武帝时所制,假想生于上古时期的西方神仙老胡文康,长得青眼高鼻,携弄孔雀、凤凰、白鹿,慕梁朝来游,伏拜祝千岁寿。李白拟作《上云乐》,在前人歌辞的基础上作了发挥,写西域胡人携狮子、凤凰来唐朝祝天子寿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