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阳和都未见芳菲,初喜寒苞发故枝。绝色夐无朱粉态,真香宁许燕莺知。
凝愁金谷登楼日,敛黛温泉赐浴时。写作新声传玉笛,谁人持向月中吹。
猜你喜欢
树德岂孤迈,降神良并出。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正悦虞垂举,翻悲郑侨卒。同心不可忘,交臂何为失。清路荷前幸,明时称右弼。曾联野外游,尚记帷中密。新恸情莫遣,旧游词更述。空令还辱和,长叹知音日。
汉主新丰邑,周王尚父师。云符沛童唱,雪应海神期。林变惊春早,山明讶夕迟。况逢温液霈,恩重御裘诗。
夫戍(shù)边关妾(qiè)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正在为你而担忧。
想念你啊!想念你,我寄上一封简短的书信,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当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
本站。
吴:指江苏一带。妾:旧时女子自称。
此诗突出的特色表现在句法上。全诗四句的句法有一个共同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有变化。“夫戍边关——妾在吴”,这是由相对的两层意思构成的,即所谓“当句对”的形式。这一对比,就突出了天涯相隔之感。这个开头是单刀直入式的,点明了题意,说明何以要寄衣。下面三句都从这里引起。“西风吹妾——妾忧夫”,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之感,但诗句写完“西见吹妾”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之感,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形象。此句写“寄衣”的直接原因。“一行书信——千行泪”,这句通过“一行”与“千行”的强烈对照,极言纸短情长。“千行泪”包含的感情内容既有深厚的恩爱,又有强烈的哀怨,情绪复杂。此句写出了“寄”什么,不提寒衣是避免与下句重复;同时,写出了寄衣时的内心活动。“寒到君边——衣到无?”这一句用虚拟、想象的问话语气,与前三句又不同,在少妇心目中仿佛严冬正在和寒衣赛跑,而这竞赛的结果对她很关紧要,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了少妇心中的操心。这样,每一句中都可以划一个破折号,都由两层意思构成,诗的层次就大大丰富了。而同一种句式反复运用,在运用中又略有变化,并不呆板,构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语气。声调对于诗歌,比较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大意义。所谓“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嗟叹”、“永歌”都是指用声调增加诗歌的感染力。试多咏诵几遍,就不难领悟这种一唱三叹的语气在此诗表情上的作用了。
构成此诗音韵美的另一特点是句中运用复字。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有时能使诗句念起来朗朗上口、动人心弦,造成音乐的美感。如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而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妾”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起始,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相联的两层意思而言,它们又形成“顶针”修辞格,念起来顺溜,有“累累如贯珠”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跃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
而三、四两句重叠在第二、第六字上,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句中对”的因素,而且又是整个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构成因素,从而增加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愁、缠绵的深情。
此外,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也值得提出。诗中的“妾”(古代女子自我称呼)当然并不等于作者自己。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并完全用内心独白的表现手法,通过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念夫,到秋风吹起而忧夫,寄衣时和泪修书,一直到寄衣后的挂念,生动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此诗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来表现主题,是运用得比较成功的。
滟滪三蜀险,吕梁天下壮。我昔过彭门,舍舟步青嶂。
酾酒神龙祠,凛乎不敢向。间关一叶下,号呼百人放。
篙师稍失律,身入鱼肠葬。至今仆夫辈,言之气辄丧。
危哉石梁洪,势与吕梁抗。一石截中流,两山束惊浪。
雷霆怒轰訇,鱼龙气慄怆。轻船汎顺风,大舰必秋浪。
我行有期程,稽留速官谤。惭愧双白鸥,飘然淩滉漾。
闻鲁多君子,于今一见之。一见雅素心,语默存真机。
大笔见心画,方正无斜欹。生心发于政,汉中何足治。
使君行无迟,候迎竹马儿。
立壁浮青俯石湍,乾坤老我钓鱼竿。龙翻湖海层波急,雁度潇湘返照残。
影落深潭秋共瘦,梦回荒馆迄偏寒。谁家渺渺风涛里,时泛危樯出浦端。
少府朝天日,云霄一凤毛。已随冠冕入,暂辍簿书劳。
晓驿驰星骑,春帆拂露涛。行当逢圣代,几日醉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