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马交战相长雄,一胜一负互始终。
二气协击威力穷,凝冰迸出焦火中。
跳丸飞砲怒打空,一夜白尽千头峰。
猜你喜欢
朝(zhāo)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suō)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hāo)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dú)。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参考资料:1、http://baike.baidu.com/item/牧童词/3767935。
朝:早晨;日出的时候。
荷:披着,背上。蓑: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蓬蒿:“茼蒿”的俗称。黄犊:小牛。
诗的大意是: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战不停。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现实,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读者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浮名浮利。叹今古、悠悠颠倒人泥。茫茫宇宙,多少含灵愚智。尽劳生、终日贪图,竞抵死、奔波沉滞。观乌兔,嗟身世。百年寿,一春寐。虚费。争如满酌,流霞送醉。助四大聊壮神气。辨万化休论富贵。时时访,出谷道人游戏。戏效猖狂、物外高吟。庆滑辣、杯中美味。开怀抱,忘愁系。解其忿,挫其锐。遥致。青松皓鹤,绵绵度岁。
神农书本草,有美生南州。
春华穗端垂,仿佛芙蓉秋。
青囊貯嘉宾,璀璨安石榴。
香味极辛烈,果中第一流。
磊落入盘钉,和羹充肴修。
温中与下气,功用亦罕俦。
苞苴走四海,药笼必见收。
吾老苦病暍,淡味空频投。
作饮近得此,选择知独优。
碧井沈银瓶,斟酌得自由。
蔗浆已觉俗,茗粥良可羞。
乃知古圣人,收拾靡不周。
日遇七十毒,纵死夫何忧。
但吾赤子多,疾苦庶有瘳。
大或仁者心,当与天地俟。
南乎不可北,东乎不可西。自从孔孟来,君子恒处暌。
老去不自觉,岁除空一惊。
深知无得丧,久已罢经营。
黄卷讥前失,清樽借后生。
何年遂疏懒,伏腊任躬耕。
陆沈金马爱微官,何事东方有客难。老去形骸仍土木,向来趋走自衣冠。
名流北海开尊集,爽气西山拄笏看。戚里朱弦谁见问,还将白雪向君弹。
石君得书法,弄笔岁月久。
经营妙在心,舒卷功随手。
惟兹逸群气,扶驾须斗酒。
作堂名醉墨,挥洒动墙牖。
安得浊酒池,淋漓看濡首。
但取继张君,莫顾颠名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