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移舟漾涟漪,得凉乍如沐。
所爱前溪风,清音度修竹。
一见意已消,少焉神更穆。
譬如珠在渊,自是鸾之族。
我友具壶飧,相邀曳绡縠。
挥杯逗轻釭,洒翰低华烛。
欲别徐裴菼,深心寄眉目。
岁月倏已赊,诗篇寄幽馥。
吾犹愧良媒,子其慎穆卜。
毋以躯千金,等之棋一局。
猜你喜欢
又名: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piáo)。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jiǒng),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qiáo)。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9-380
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过:一作“落”。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山:一作“关”。迥:远。海:一作“塞”。
帝乡:京都,指长安。梦:向往。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万事新传灯落烬,底许深长并浅近。山空岁暮风雪振,纵得过从浑莫省。
符铜节荡元整整,东上西来晨复暝。章泉之居尽虚静,世既相忘心孰竞。
失喜故人来问讯,且拥寒炉话吾胜。留连鸡黍夜初定,清旦重言意无尽。
意无尽矣我何知,叹者叹而哂者哂。
日薰花气暖徘徊,花影横斜入酒杯。不见海棠春睡足,可怜江燕晚归来。
烟迷野色自芳草,水落石根空翠苔。谁劝柳阴深且住,有人凝绝在高台。
应之风骨世绝伦,濯濯芳柳当青春。
琼瑶冰雪照一坐,我恐子是神仙人。
十年声名望不见,一日邂逅情相亲。
安仁白璧绝瑕玷,宗之玉树无埃尘。
襟清胸明遇事敏,西河旧政传诸民。
县门高开吏束手,讼至立决如有神。
别君还家恍如失,咫尺莫见徒为邻。
会期残春再携手,满引大釂无辞频。
怒号中夜忽收声,枯叶寒梢细细鸣。
晓起一杯檐外立,满阶无处认梅英。
记得桐花帘外影,愔愔小雨初晴。蕙炉烟冷罢调筝。
伤春新病起,无力倚银屏。
对镜妆成呼小玉,花丛曾否人行。恐惊一双蝴蝶醒。
栖香眠正稳,休去系金铃。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不与死生变,岂为忧患渝。
西伯囚演易,马迁罪成书。
性刚趣和乐,浅浅非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