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齐川秋捷迅燕山,青妙功名慰鬓斑。何益父书标锦夺,早绳祖武桂香攀。
五云喜溢蓬瀛外,一日光生海岱间。圣代世恩深雨露,马牛无补汗衰颜。
猜你喜欢
竹叶垂黄雨露偏,羞缘买赋费金钱。
有缘会有承恩日,莫遣峨眉减去年。
众流江渐阔,百怪石如生。
错听人声闹,空岩答桨鸣。
澄湖楼阁带重江,云影天光动八窗。髣髴梦中曾一到,棹歌惊起白鸥双。
历下亭犹古,昔人曾此游。我来寻胜迹,霜冷荻芦秋。
万卷藏书屋,干霄白雪楼。徘徊风雅地,山色远含愁。
数日滂沱雨,今朝彷佛晴。烟云消散尽,天地廓然清。
檐前鹊噪,林里莺鸣。岭外牧童歌野径,江边渔父钓长鲸。
禅家高卧无馀事,渴饮饥飧贺大平。两彩一赛,凡圣齐收。
若作佛法商量,大似抱赃叫屈。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nèn)寒初透东风影。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
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
参考资料:
1、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1,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12,第293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2007年,第1316-1318页
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嫩寒:轻寒;微寒。
莫:同寞,寂寞。
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所观美景。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月香”,写嗅觉。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月儿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全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比喻与通感的笔调,生动描绘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两种相思,一样情怀。只说“人怜花似旧”,不说花怜人全新;只说“夜深花正寒”,不说夜深人正寒。这种隐喻之笔,是词人描写佳人惯用的手法,值得借鉴。
晴登孤嶂俯郊原,指点东湖远近村。齐女墓荒枯树老,言游祠古断碑存。
一泓白水通湖口,几点青山近海门。此地旧传多圣迹,重来期与故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