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日观擅东岱,朱陵揭南霍。惟兹襄二美,嵼然拔穷壑。
龙惊矫以龈,鸟骇翔而矍。云阵中合离,水军乍前却。
碨如树怀瘿,駮若笋摧箨。干云两耽耽,烛坤双腭腭。
誇秦伟崤函,论蜀雄剑阁。履险令志疑,乘危俾魂愕。
窥谷转层深,眺野增辽廓。神庭富椷滕,仙府多扃钥。
清泥代不枯,石髓春踰烁。愿言寄考槃,孤高撷灵药。
猜你喜欢
书便莹滑如碑版,古来精纸惟闻茧。
杵成剡竹光凌乱,何用区区书素练。
细分浓淡可评墨,副以溪岩难乏砚。
世间此语谁复知,千里同风未相见。
水落方成放牧坡,水生还作浴鸥波。
春风自共桃花笑,秀色偏於麦垅多。
村号莫愁劳想象,石名宋玉谩摩挲。
试将有袴无襦曲,翻作阳春白雪歌。
山拥千家邑,江涵万顷天。
洪涛舂落日,老树秣荒烟。
失路或搔首,夷途争着鞭。
劳生几寒暑,半鬓已苍然。
仙人画舫列瑶京,汉使乘槎犯太清。相背已嫌如蒯彻,平看竟自学刘桢。
未妨惆怅原无益,少得团圞便有情。不道微波萍末起,菱枝柔弱晚风倾。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阏氏黄叶落,妾望白登台。月出碧云断,蝉声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岸蓼(liǎo)疏红水荇(xìng)青,茨(cí)菰(gū)花白小如萍。
双鬟(huán)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líng)。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参考资料:
1、羊春秋.明诗三百首:岳麓书社,1994.12:第108页
2、李梦生.元明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07月第1版:第85页
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蓼、荇: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茨菰: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双鬟: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采菱: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诗歌的前两句选择水乡特有的蓼荇这些植物,白描而绘其色“疏红”“青”“花白”、状其形“小如萍”,寥寥几笔,生动、形象,而又简炼,朴素、自然。水乡的景色美不胜数,但作者却只抓住几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水乡植物点染水乡的气氛,虽然没有精工描绘景物和浑然的风土人情,但以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悠远的淮安水乡的景色。景幽心亦静,转而由景过渡到了对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却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闻道石壕吏,今犹夜捉人。徒烦移簿领,何计静烟尘。
痛哭声连野,椎敲疮满身。催科君正拙,宁不动悲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