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门觅路拜高岑,瞻仰嵯峨春暮阴。溪雨欲来山气歛,泉台长掩法源深。
烟开孤白啼归鹤,土酿新红出远林。旧日绕床孙渐老,一盘荼味荐微忱。
猜你喜欢
平野丽晴晖,春风扇和淑。冈峦界昼明,山树杂红绿。
遥闻村鼓喧,近视儿衣簇。新年幸无事,对之悦心目。
篮舆此暂停,庵小堪容足。移几置诗编,对佛脱官服。
拭面瀹山茶,小坐忘尘俗。
吾翁早具金刚眼,照耀大千无间歇。去秋忽唱还乡行,谁识双林未入灭。
四百罗浮山君长,守护无缝威凛烈。譬如皓月被云掩,是月光明岂曾歇。
眼光所照亦复然,妄情瞥起即区别。还将佛子区别智,消尽妄情光不二。
江南姑熟有虞山,山中长者名远被。如椽大笔干云汉,电抹风摇生妙义。
点笔此光出笔端,恰与长者同巴鼻。石弟克绍吾家种,代师远走五千里。
褦襶久藏妙喜机,笑揖张君等儿戏。出门一句为余言,始信脚根方点地。
绣水云湖间,距城近十里。爰有石隐人,诛茅托于此。
我欲访幽踪,披衣凌晨起。徐步乘春风,云树互迤逦。
道旁问耕夫,云此草庐是。榆柳翳柴扉,竹石森阶戺。
斯须先生出,白发短覆耳。骨趫更神完,古意见冠被。
询名各嗟讶,入坐略诺唯。烹茗发清言,纷纶具玄理。
夕阳在树杪,欲去情不已。挥手寻归途,苍茫暝色里。
行肠转易饥,草草具午膳。餐少味无兼,酒浊壶有半。
举酒酬古佛,低眉佛无见。独饮意亦欣,暂喜得閒散。
乡民纷来窥,短衣仅及骭。窃言宦性殊,不米而食面。
儿童不畏官,索食天真烂。祇此数餦餭,分食苦难遍。
安得仓箱盈,家家足饱饭。
自我来太平,十日五巡乡。一到松门城,六夜宿箬簧。
凡再至三至,新河及新场。足迹遍东南,更涉大陈航。
乘风破海浪,百里犯重洋。兼至隘顽城,除夕食不遑。
鸣琴易鸣笳,谁云不下堂。每每督队出,有如事戎行。
前行列营哨,到处联团防。炮声雷訇匉,旗影风飞扬。
冒雨群如沐,犯雪冻欲僵。我劳民未安,中夜起徬徨。
且喜入新年,暂可息尘忙。行行复至郡,乃为迎送忙。
葛(gě)陂(bēi)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qī)庭。风吹粉箨(tuò)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lán)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这竹像是葛陂中的神龙还了原身,画在屋墙上,惹得凤凰飞来栖停。一阵风过,笋壳的粉皮上似乎清香可闻,竹下的苍苔,仿佛还保留着雨后的湿冷。息斋道人李衍的画竹真是妙笔生春。当明亮的月光纵横地投下清影,我睁开酒后初醒的眼睛,简直像是面对着一片翠生生的潇湘竹林。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息斋:元画家李衍,号息斋道人。善绘竹,有《竹谱》。葛陂里神龙悦形:《神仙传》载,东汉费长房身跨青竹杖腾身入云,下地后弃杖于葛陂水中,竹杖即化为青龙。葛陂,湖名,在河南新蔡县境内。箨:竹的壳叶。阑干:纵横貌。潇湘翠影:谓竹。湘地以产斑竹著称,称湘妃竹,相传为湘夫人泪点洒竹而化。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介绍李衍:“善画竹,青绿设色师李颇。人争欲得之,求者日踵门不厌。画竹二百年来,用意精深,无如之者。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画竹,不易见,但这首曲子却能使读者想见其作品的风神。
该篇题为“息斋画竹”,作者却并不直接评说竹子画得如何如何,而是先巧妙地用了两则传说的典故:一是东汉仙人费长房,掷青竹杖化龙事。作者将画上的竹子比为“神龙蜕形”,可见竹姿的劲健和生动。二是凤凰食竹事。“丹山”是凤凰的巢穴,凤凰非竹实不食,如今受到画竹的诱惑而飞来“栖庭”,可知李衍所作的是一幅壁画。“神龙”、“彩凤”,对仗工整,妙在前者是画竹本身的暗喻,后者则是作者观画后的奇特联想。这两句用的都是神话传说,作者引为感受,实是赞美李衍绘出了非人境所有的仙作。
三、四两句,进一步细绘画面的内容。李衍的这幅竹子,中间夹杂着新竹,竹尖从“粉箨”中抽出,而竹下还点缀着苔藓。画竹画出壳皮上的细粉已是够绝的了,更何况是那样鲜活,仿佛一阵风吹来还会扬起它的清香;苔色深苍,调色自亦不易,而奇在画上的苍苔还让人产生“冷”的感觉,似乎刚刚经受过一番雨水的洗刷。这两句充分调动了艺术审美的联想,综合了形、色、香、觉的感官享受,将“息斋画竹”的外象和气质重现得栩栩如生。要不是作者加一句“老仙翁笔底春生”,人们恐怕会错以为是一丛真竹子呢。
末两句显示了“息斋画竹”的总体效果。李衍画在壁上的这幅杰作,犹如在庭院中栽上了一片翠竹,宜月宜酒,使人仿佛置身于潇湘一带的自然美景之中。这两句富于诗情画意,用明月阑珊、酒意瞢腾、潇湘缥缈这种种充溢着朦胧美的意境作为借衬,展现出画作娟美的风神。全篇未出“画竹”二字,却句句不离题面;不下文字断语,却用一系列形象代替,作出了最好说明。
九级耸莲宫,晴登袖拂虹。房廊窥井底,世界出笼中。照牖三山火,吹铃八极风。细闻槎客语,遥辨海鱼冲。禁静声连北,江寒影在东。谒师开秘锁,尘日闭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