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房披素幔,雪涕访遗尘。竹石对今雨,图书非故人。
鸟啼深巷静,花映古苔春。何处风前笛,悲来过四邻。
猜你喜欢
出愁兵革入愁荒,杖履閒居愿未偿。名重市佣群拭涕,风悽瓦草但吹霜。
种花篱落无还梦,乞食妻孥尚异乡。贱子年来琴拇涩,寒流拾茝怨零香。
忆昨送君葬,今看坟树高。寻思后期者,只是益生劳。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wēi)。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参考资料:
1、邓碧清.文天祥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115-116.
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突、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这两句对仗整饰,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两句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他出之以言,继之山行,于是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而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庐陵,没有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中用伯夷、叔齐指责周武王代商为“以暴易暴”,因而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饿死的故事(见《史记·伯夷列传》),表示了蓄不投降的决心。“饿死真吾事”,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察然,而且有实际行动,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盛君画梅太奇绝,老干如龙更如铁。笔底幽魂冷不彻,满纸枯株三丈雪。
六月披图身欲僵,一堂坐客皆闻香。就中先辈多评章,佳者长沙之李华亭张。
当时此物果谁有,杨公成玉扬州守。公也珍之若琼玖,自谓此图传不朽。
子孙弃之同敝帚,百年竟落他人手。峡水林君偶得之,不惟爱梅兼爱诗。
犹记当初兵火时,居民鼠窜家流离。书籍图画焚无遗,此图藏之高树枝。
倭奴虽黠那能知,淫雨沾湿寒风吹。鬼神呵护无损亏,吁嗟此图亦已奇。
付与妙手重装池,千秋万岁无离披,千秋万岁无离披。
绮窗阿阁赤山湄,想像凭阉点笔时。帘卷春波尘寂寂,歌传石濑响迟迟。
清斋每忆桃花米,素扇争题杨柳词。日夕汀洲聊骋望,沣兰沅芷正相思。
请得忙中物外身,要看飞瀑泻天绅。
佳时每与渔樵伴,放语相倍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