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雄编已汗南山竹,对坐松篁夸鼎足。
犹嫌官事作痴儿,故向书林巧徵逐。
苍龙宛转鳞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
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
猜你喜欢
淅沥寒声处处疑,空庭寥阒月明时。萧萧卧听生秋思,草木凋零人未知。
日射之罘海气昏,蓬莱高阁黯潮痕。青蒲竟折贤臣槛,碧血空归烈士魂。
方见失机诛马谡,旋传建节拜刘琨。书生枉挟匡时策,短后衣难向戟门。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jī)半空,喜得登上头。
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jiǒng)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chóu)。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qi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飕(sōu)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行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jù)足道,欲去令人愁。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
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
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
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
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
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
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
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
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
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六):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2-15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308-311
出:高出。
搏:攀缘。跻:登。
殆:大概,这里有只是之意。阔:深广。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处三江会合处。
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约六十里处。
迥:远。旷:空阔。烟景:风景。豁:明朗开阔。阴森:幽暗阴郁的颜色。棕楠:棕榈树、楠树。
割:弃。区中缘:尘世缘分。
回风:旋风。虎穴:与下文“龙湫”均未详其处。片雨:阵雨。当:临。
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雾迷茫的样子。飕飕:阴冷貌。
回合:回环盘曲。郭:外城,此处指嘉州城。寥落:稀疏。
胜概:锦绣山河的美丽风光。端倪:边际。天宫:天上宫殿,此处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讵:岂。
作此诗时,诗人已届暮年,虽然历经坎坷但壮志未酬,歌行雄健之风依稀可见。
开头两句,“”仍保留盛年时的风格。写凌云寺高耸之貌,借飞鸟青峰映衬,突出了凌云寺的高峻壮丽。飞鸟与青峰,从地面上看,都是高空之物,但在诗人笔下凌云寺却高出飞鸟,跃出青峰。起笔遒劲,形象传神。把寺上红楼比喻为戴帽,凌云寺俨然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佛寺如此奇伟,现在得以于半山腰攀援登临,自然是“喜得”之事。
然而,“喜得登上头”的喜悦,主要不在登寺本身,而在于凭高远眺,开阔眼界,拓宽胸襟。因而在咏寺之高以后,紧接着语气一转,抒发出“殆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的情思。如此,从写寺过渡到写寺外的宇宙三江,峨眉烟景,就显得合乎自然了。
身登高寺,峨眉山景,尽收眼底。写峨眉山,一咏一叹,用了六句。“迥烟景豁,阴森棕楠稠。”今日天晴气朗,得以看清楚了峨眉山的状貌:山岭蜿蜒起伏,如波涛滚滚;辽远的云雾似袅袅青烟,使山景空旷浩茫;棕树楠树漫山遍野,蓊郁阴森,一派肃穆。以上四句勾勒峨眉山景,接着直抒胸臆,发出慨叹:“”诗人眼界高远空阔,触景生情,故有此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诗人看破凡尘,对纷扰的世俗产生了厌倦情绪,希望超凡脱俗,云游尘外。有了这番念头,才把眼光转向佛寺内部和佛寺的周围环境。
“”虎穴洞、龙湫潭都在附近,山风回旋,细雨濛濛,这是寺上的气象;“”间间僧舍,如蒙蒙云朵,若水月光,寒气袭人,这是寺中气氛;嘉州府城,坐落山下,片片风帆,撒于江面,这是寺下景象。
写罢诸景,又是一番慨叹:“”寺美景无边,诗人很想在这宝刹天宫之中长留久住。然而,虽然“一官讵足道”,是“欲去令人愁”,最终只落得满腹忧愁。诗人到嘉州后,心情一直很不舒畅,这在此时的一些诗作中屡有反映。这首诗中说“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并且最后以“愁”字作结,正概括了这一时期诗人的心境。
此时诗人的情绪,显得有些消沉、悲观,写作手法上也与先前不同,不是一气写景,高调抒情,而是边咏边叹,一咏三叹,错综起伏。这大约与安史乱后唐朝江山颓败、诗人壮志未酬的心境有关联。
湖宽地肺通,土裂山腹厚。初犹龛可容,渐觉釜低覆。
蛇行辞杖策,蚁伏嫌襟袖。惊霆左右转,骇石首尾斗。
阴阳异旱潦,明闇杂昏昼。扑炬起蛰禽,内迹閟阴兽。
金庭企灵威,石函虚篆籀。始疑造化泄,转怍心志陋。
奇游傥可续,敢惜疲躯复。
庭树新阴叶未成,玉阶人静一蝉声。
相风不动乌龙睡,时有娇莺自唤名。
重叠西屏对面开,巍城穹阁信雄哉。
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
蛱蝶图成春未晚,柘枝筵动客多才。
休论今古兴亡事,时倒金樽醉一回。
抗章当日勇辞荣,三咏循陔世念轻。
娱悦高堂仁者寿,壅培遗植圣之清。
云涵翠葆添新阴,秋逼青琅戛旧声。
故址依然成栋宇,水心题扁尚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