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吾家先世有童子,姓名尝著杜诗史。不缘神气形相殊,安得公诗重褒美。
三百年有宋兴,妙裔四海皆豪英。番郡自古称多士,群儿头角又峥嵘。
洎水之东有彭氏,生儿五岁真佳瑞。双眸点漆肌骨清,不与孩提共嬉戏。
诵诗记字何了然,琅琅一口千万言。弱不胜衣行未稳,凌人气岸已轩轩。
嗟予去国亦云久,为报君恩矢奔走。绣衣持节入闾阎,大半故人新白首。
与儿阿父昔同游,高才终不事王侯。报不在身当在子,发源所与今其流。
行看直上青云梯,决取钟如探囊中筹。
猜你喜欢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suī)盱(xū)。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náo)闻喜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参考资料:
1、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121-125
2、夏承焘等.苏轼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429-436
乌:乌鸦。黄童:黄发儿童;白叟:白发老人;睢盱:喜悦高兴的样子。
麋鹿:鹿类的一种。猿猱:猿类的一种。
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麋鹿在突然之间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顿觉不习惯,有一种惊慌之感,而猿猱却一听到喧天的喜庆鼓声不招自来,极度兴奋,这一对比的描写情趣盎然。以动物的反映间接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情景,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可谓神笔。“归家说与采桑姑”,结尾由实转虚,笔法灵活,词人想象这些观看长官亲自谢雨而欢喜异常、激动难耐的在场者,归家之后一定会把谢雨之时的欢腾景象向采桑姑细细说与。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柴门长日闭青山,薜荔衣裳冰雪颜。愧我未能分半榻,药囊书卷共消闲。
五马渭桥东,连嘶逐晓风。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不异金吾宠,兼齐玉帐雄。闭营春雪下,吹角暮山空。
香麝松阴里,寒猿黛色中。郡斋多赏事,好与故人同。
东京夸汝南,北魏推弘农。友于列九命,祖祢尽三公。
名德冠时英,礼让世所宗。董卓盗天常,尔朱纵穷凶。
贤哲俱骈首,清渭为之红。盛极必有衰,世污以已隆。
虽无绍与侃,宁能保丰终。
花气蒸霞淑景明,望仙楼上看弹莺。李谟吹笛宫墙外,学得梨园第几声。
一簇烟霞岛,周遭尽植松。蓬莱元不远,弱水自应通。
翠滴林梢露,寒生石罅风。茯苓如可斸,早晚约仙翁。
猗欤千里诸王孙,画图犹见二李存。盘回虚阁凌空起,苍郁长林来雨繁。
仙姬仙客居绝境,试展殊觉晴云翻。持向故山茅屋底,咫尺却拟蓬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