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草桥跨涧水粼粼,不厌羊裘把钓纶。每愧野人勤给米,久劳邻媪代炊薪。
床前见月家园梦,雪后听鸿兄弟情。消浊却怜诗兴浅,三秋不敢忆鲈莼。
猜你喜欢
凿冰十丈得泉归,却望千峰白雪围。海岸渔樵生计浅,天涯亲旧过从稀。
顽山入屋霜连枕,秃树当门月上衣。穷旅不堪儿女怨,夜添松火敌寒威。
新烧悬崖净积莎,远随甲骑渡柴河。虎头在客休投笔,鸡肋从军漫荷戈。
骨肉书传辽塞少,林泉话入故园多。边城老将秋霜下,夜半闻笳起自歌。
五云长绕旧皇畿,万里孤臣寄翠微。极塞有山皆北向,重边无水不西归。
鸡鸣梦讶参朝晚,乌哺心伤进膳违。宁惜茕茕沙雁影,阳回未得入关飞。
午梦扁(piān)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泻清波一作:泛清波)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参考资料:
1、史杰鹏.《宋词三百首正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3:300-301.
扁舟:小船。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打篷声:雨落船篷之声。
真珠: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水银:喻水珠。清波:清澈的水流。
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
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词人午睡,梦中驾着小船在西湖荷花之下泛游,烟雾缭绕的水面上荷花的香味四溢。这两句写的虽是梦境,但形象逼真,如同一幅绝妙的水墨画,淡笔素描,勾勒出湖面胜景的一个轮廓,呈现在读者面前。“急雨打篷声,梦初惊。”突然,一阵暴雨击打船篷的声音,把他从梦中惊醒,一瞬间,先前的扁舟、荷花、烟水顿时消失,可以想见,词人此时对梦境还有些留恋,对雨声打断他的美梦不无遗憾。
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原来,先前梦中听到的“急雨打篷声”,睁眼一看,是雨点落在门前池塘中的荷叶发出的声音。“跳”字说明雨下得很急,与上片的“打”字相呼应。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珠珠”被雨点击散,又重新聚合,因此说“散了……还聚”,若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提炼出这样的佳句来的。“聚作水银窝,泻清波。”“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跳”、“散”、“聚”、“泻”,四个动词连用,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
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昔领豫章节,曾看五老峰。今宵直鸾掖,犹梦青芙蓉。
丘壑诗中见,云烟画里逢。浔阳数千里,展卷胜携筇。
风阵阵,雨濛濛。宵短衾寒睡不浓。醒着欲眠眠着醒,声声又到五更钟。
是谁断送春光,又柳絮、满空飞坠。长途飘泊,征衣轻薄,搅人离思。
梦熟罗厨,脸消花靥,镜惊尘闭。傍妆台点点,随风散乱,几番欲下还起。
灞水旧时行处。遍长条、雪花如缀。红芳竟老,绿阴成叠,寸心愁碎。
晓雨初晴,半归泥土,半随流水。卷珠帘、尽日留春不住,洒东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