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翠荚新看一瓣生,鹦哥唤后兽环鸣。罗衣耐热曾缘我,茗椀先凉最感卿。
众里眼波潜送媚,閒中口角总关情。炎风如炙云如火,值得今朝触暑行。
猜你喜欢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参考资料:
1、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古道嗟谁振,清风叹久沦。屡闻怀壁罪,几见却金人。
课典推廉洁,君操迈等伦。酌泉宁自滓,载石不羞贫。
累月食无肉,经年衣结鹑。犊留风愧墨,雉狎俗知淳。
潘令文章重,冯君德化钧。仁深爱遗树,宦拙积前薪。
骏誉今称著,高才岂遽湮。乍移司马署,遂接珥貂臣。
侍从炉香近,联班扆座亲。函开窥宝篆,佩委拂文茵。
祖帐犹残臈,王程及上春。梅花飞驿路,柳色转江津。
惜别酒频劝,相期语各真。临岐重惆怅,含意未能申。
我生七龄把书轴,五十三年风转烛。少年意气今白头,缩项拳身一蜗壳。
中遭丧乱风尘昏,十载流离窜山谷。衰拙更作杞人忧,端居自效唐衢哭。
五侯七贵驰高轩,君卿子云入华屋。纷纷于我亦何有,独倚孤云眇天末。
千龄百代一山丘,新人旧人莽相续。饥饱苦乐度一世,苦为太仓赢粒粟。
我年六十看若尔,天纵假年几转毂,脱巾且进杯中渌。
乡心归有日,愁思浩无涯。寒食家家雨,清明处处花。
细书裁短劄,老泪滴悲笳。望远孤飞鹜,天边伴落霞。
四塞军城黯不舒,双鸿宛转下前除。椷开汉浦珠贻后,句就巴江锦浣馀。
讲德朝廷过地节,传经弟子有相如。夫君素擅银钩美,肯问王家野鹜书。
登临酒面洒清风,竟日凭栏兴未穷。残雪楼台山向背,夕阳城郭水西东。
客情到处身如寄,别恨他时梦可通。自叹不如华表鹤,故乡常在白云中。
浩浩凌云志,巍巍报国心。忠魂与潮汐,万古不消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