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忧患成。
礼法世难拘阮籍,穷愁天欲厚虞卿。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
猜你喜欢
谢却荼(tú)蘼(mí),一片月明如水。篆(zhuàn)香(xiānɡ)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白色的茶蘼花凋谢了。篆香已经燃尽,可是我却还没有睡着,早起的乌鸦已经开始啼叫,又是一夜不成眠。
丝丝的寒冷透过微薄的锦衣,不要再倚靠栏杆远望了。那灯要燃尽,鸿雁犹飞的情景是最让人伤怀的啊!
参考资料:
1、纳兰性德著.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6.:第47页
2、程秀波.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1.04.:第25页
谢却茶蘼:荼蘼: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攀缘茎,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上面有多个侧脉,形似皱纹,夏季开白花。王琪《春暮游小园》:“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篆香:盘香,为篆字形状。
嫩寒:轻寒,春寒。无赖:无奈。阑干:同“栏杆”。
全词都从对方落笔。这是一个夏初的夜晚,繁盛的荼蘼花已经凋落殆尽,窗外,一片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自己所思的伊人正独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这个情景跟杜甫《月夜》诗所写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其相似,望月思人、借月传情是千百年来怀人者共同的精神依托。荼蘼被赋予了一层伤感的、悲情的文化内涵,苏东坡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此外茶蘼在佛教中也有寓意,有人以为它就是所谓的彼岸花,这就给荼蘼赋予了更多的让人联想的深意。所以纳兰以一句“谢却荼蘼”开头,点出时间的同时更传达了春华殆尽的含义。古人常以春花象征人的青春时光,短短一句“谢却荼蘼”,包含时光流逝、青春虚度的感叹。后面诸句都是在这种情怀下的延伸。“一片月明如水”一句极为醒目,在一片明月如水的夜色中,荼蘼慢慢凋零。情景交融,如此紧密。然后,或许是不忍卒观这窗外景致,倦眼目乏,将眼神又放回闺中,篆香也殆尽。“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篆文盘香早已消尽,月亮也已西落,女主人公仍然难以入眠,似乎怎么也忘怀不了对窗外荼蘼谢去的伤感,一声早鸦又将深思勾去。篆香消说明一夜已尽,主人彻夜未眠。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女主人公一夜未能入眠,干脆起身,倚栏远望,希望能看到一点郎君归来的讯息;但杏眼望穿,没有一点踪迹。单薄的罗衣难以抵挡的,不只是初夏早晨的轻寒,更是孤寂之心的凄寒。这两句是化用张先《醉落魄》词句:“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人在阑干角,夜寒手冷罗衣薄。”休傍,显示出词人对所思之人的关切。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最让人生愁的是,女主人公从早望到到晚,也没有心上人的丝毫踪迹,只看到了回归的大雁一队队飞过天空。“最愁人”包含了两重意义:雁归而人未归,令人生愁;自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可徒见雁行飞过,却无行人只字信息,如李清照《一剪梅》所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更引发人的无限愁绪。词人以景结情,留有不尽之意。
这首词是长夜怀人有思之作。词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揭示,而是通过意象的烘托,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细腻真实的感受。
凌风高挹浮丘袂,城郭山川正晚春。不为小亭清坐久,老来随处著閒身。
窗月明如练,松风轻入檐。不成清夜寐,相对烛花残。
往事翻新恨,凋年损故颜。馀龄春酒在,何必问还丹。
霜红碧树被岩阿,流水青山喜再过。田事总知今岁好,人烟况比昔年多。
彩云飞盖随雕辇,白玉行尊载紫驼。圣主时平此巡省,会闻游豫出讴歌。
瓯山闽海两高深,幕府同开阅古今。堂号止戈贤守意,郡名长乐圣君心。
行看铸剑为农器,即有飞鸮集泮林。比日东南是洙泗,喜闻弦诵发清音。
利吻轻身何处来,那堪聚处若闻雷。止憎善遁追难获,漫恃多援逐不开。
有隙因缘能入幕,无端团结欲成堆。市朝自合逢辛螫,恨杀窥人遍草莱。
宋玉口多微词,曼倩言不纯师。
陈赋讽荐枕女,抗义斩卖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