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阶一叶梧桐下,落尽红莲冷香树。银河皎洁无纤云,辘轳金井寒泉泻。
惊秋鹦鹉倦无言,微霜昨夜凝鸳瓦。绣帏风静炉烟袅,瑶瑟湘灵韵斯杳。
洞庭水满衡岳高,归梦池塘有青草。大椿轮囷竦卷阿,棣萼花开月圆好。
安得神仙驻景方,世免别离人不老。
猜你喜欢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一作水精)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5-176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水精:即水晶。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长门寒水流,高殿晓风秋。昨夜鸳鸯梦,还陪豹尾游。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那及轻身燕,双飞上玉楼。
玉阶无人行,徘徊玉阶侧。皎皎明月辉,照见妾颜色。
班姬辞辇后,纨扇雪霜侵。妾貌那堪惜,君恩良自深。
广庭萋绿草,华殿起秋阴。犹胜长门者,空输买赋金。
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
夜色冷深宫,丽人眠复起。风生绿桂枝,月落银塘水。
夜深白玉阶,露下寒侵骨。娉婷不敢行,恐踏团圆月。
怕见春归去,朝朝下翠帏。落花如有意,故傍玉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