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放翁拄杖具神通,蜀栈吴山兴未穷。
昨夜梦中行万里,莲华峰上听松风。
猜你喜欢
数节坚如玉削成,几年出入伴闲身。扶持衰老非无术,变化虚空亦有神。
药笼倒挑同入市,酒壶斜挂共寻春。虽然未作颠危用,闲指迷津与路人。
脚力未须扶,时时踏莎迳。
爱君如友生,伴我山行兴。
久矣相随若弟昆,周全险阻可须论。
断桥测水露半影,野路擉泥留乱痕。
痴坐自怜今日嬾,颠持敢忘昔年恩。
得君分付吾何恨,休向林间打睡门。
庙算符天象,干旄格有苗。三军歌按堵,万骑弛鸣镖。
虔岭顽民远,朝阳寇逆招。偃文休众士,锡命自皇朝。
莫篆天然石,惟吹洛下箫。声闻神起舞,气感海无妖。
方叔猷元壮,相如赋未饶。成周放牛马,林野任逍遥。
东风吹绿遍天涯,陌上晴烟漾柳花。鹤发老人茅店下,一樽相对话桑麻。
卧病不知暑,况在英溪隅。入京涉夜航,药物艰所需。
汪公业于医,其实真癯儒。医故不违理,非但以理拘。
览镜面百皱,半月怯步趋。积忧那得解,肌瘠徒长吁。
兹晨近秋中,疲惫凭杖扶。忽枉黄公驾,慰此困枥驹。
指我伛偻形,旦暮耽书劬。病源肇于心,證与芝术殊。
所嗟露电如,满岁罹艰虞。寒暑复见寇,阎浮可久图。
行止任天造,其或诮以迂。凉轩聆欬唾,眷眷非世娱。
浮荣信飘风,况复假合躯。堕落焦熬坑,难炼六一炉。
感公致汤馈,瀹盏浮雪腴。仙传起死剂,顿醒爪发枯。
西风捲茅屋,篝灯竹窗孤。蔬肠转阳脉,趣向归酒壶。
谁传病退舍,可奈流俗徒。汪黄信可人,彼此皆枌榆。
往缔中秋盟,未卜月有无。因拈二公姓,激我怀东都。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yáo)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qiǎn)使问平安,几时鸾(luán)辂(lù)还?
江南江北漫天飞雪,遥知那北地正是地冻天寒。远望阴云密布的边境三关,山外有山令人忧愤肠断。
即便是天能老去海能掀翻,要消除这亡国的愤恨千难万难。不断听说朝中派人去问候被囚的君王,若不发兵抗金君王何时才能起驾回还?
参考资料:
1、杨恩成.宋词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2:370-371页
2、王筱芸.注音注解今释插图宋词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2.08:370页
江南江北:长江南北,这里泛指下雪的地方。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此指沦陷区。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三关:公元954年,五代周世宗柴荣征辽,收复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等。这。三关”均在今河北境易水一带。后都为金所占,是北伐必经之地。
遣使报平安:宋高宗不希望二帝还朝,但为掩人耳目,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二年(1132)和绍兴四年(1134)多次分别派洪皓、潘致尧、章谊等人为大金通问使、军前通问使、金国通问使,频频探问徽、钦二帝,以逃避人民的指责。当词人写此词时,徽宗已被囚死。鸾辂:天子乘坐的车,这里借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
上阙写景,起句“江南江北雪漫漫”气势壮阔,为全词创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氛围。“遥知易水寒”紧承起句,“遥”字表达了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但是因为心中牵挂,所以能够知道他们在远方被幽禁的痛苦,这种痛苦应该不止是肉体上的寒冷,还有精神上的折磨。“易水”源出河北,词人一方面借此点出北方国土的沦陷,一方面又取荆轲之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增添悲愤之感。“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是词人看到的景象,在这里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凄凉情感。
下阕抒情,“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表达了词人对金人的痛恨之情。“天可老”化用了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海能翻”化用了汉乐府《上邪》中“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诗意。词人用这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来说明让自己忘却国耻家仇的不可能。即便是“天可老,海能翻”这些万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也不能消除对金人的仇恨,以极夸张的比譬反衬自己的创巨痛深。“频闻潜使问平安”,明明是天翻地覆亦难消除的深仇大恨,朝廷所作的竟然只是遣使问候这样轻飘飘的表面文章,两相对照,令词人黯然神伤,悲愤莫名。“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
全词写的虽然是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而是曲折深婉,层层推进,于沉郁压抑之中凌空设譬、突兀而起,复又归于深长的叹息与无尽的忧思。全词借对二帝的思念与亡国之痛,深刻地表现了南宋初期爱国志士中普遍存在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