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争地争城孰假真,牺牲性命不为珍。思乡尽是他乡子,末世终无治世人。
避难已经四五月,嗟余年迈七旬春。乱离苦况将谁诉,偶遇故交意倍亲。
猜你喜欢
东西南北起刀兵,奋斗和平愈不平。国贼未除多国难,民权失去害民生。
全篇遗嘱今无问,大会宣言永绝声。二十六年假革命,私囊自饱是真情。
炮火连天举世然,衷怀感慨涌毫端。翻云覆雨几千里,寒胆惊心已半年。
各处被灾遭杀戮,问谁何地有团圆?乡间遇险尤多惧,时刻忧愁夜失眠。
回忆离家几许时,故园景象繫吾思。人民失所无归日,黑白不分已乱棋。
北望旧巢疑遇火,南飞老鸟乏栖枝。途中幸借村乡住,风雨满城恨莫知。
松柏托茂林,高不寻丈至。寸乔附太山,未长已千里。
置身患不高,馀事安足拟。游必蓬莱游,栖必昆崙栖。
仙游必祥云,仙茹必灵芝。凤凰虽自饥,妄食固不回。
痴鸢嚇腐鼠,可笑空自疑。
风埃憔悴旧霜袍,老去新诗价转高。橡栗漫山犹可煮,不须低首向儿曹。
宿枕依乡馆,天机斗觉清。一闻山鸟语,瞥起野麋情。
峭木摇霜气,疏泉曳玉声。简书催俗驾,窗日两竿明。
一担乾(qián)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pō)优游。
归来涧(jiàn)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挑上了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换了钱足够一天的开销,便心满意快。
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211-212页.
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谋:筹划。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