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日照香炉(lú)生紫烟,遥看瀑(pù)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yí)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本站。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译文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参考资料:
1、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29-330页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2月版:第313-316页
3、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67页
猜你喜欢
苍山去郭三十里,日暮云收独立时。应是尘埃能眯眼,几人曾有望山诗。
庐山何峻极,一望尽苍清。不辨松杉色,谁闻钟磬声。
飞崖悬瀑布,幽谷语春莺。堪羡岩栖士,空馀人世情。
我昔望庐山,高高上无极。中有羽化人,林栖绝粒食。
绀发方碧瞳,肌肤冰玉色。借问年几何,春秋千百亿。
闻之心魂动,欲附双飞翼。飘飘不我顾,招手长太息。
窃恐染荤膻,浊秽神明殛。三年事斋沭,精祷靡变惑。
峰岚日夕深,仰攀尚难即。
此日浔阳水,相传异禹年。九流归一壑,极目见庐山。
阳鸟随春尽,彭蠡入夜寒。荆扬归浩荡,楼橹几时安。
奇势环吴楚,崔嵬迥不群。峰从天上现,泉借日边曛。
翠色浓堪摘,岚光秀可分。紫烟缥缈处,只许卧层云。
楚山秋霁后,突兀望匡庐。瀑布云开处,香炉雨过初。
双溪才咫尺,五老在空虚。欲问远公迹,苍茫指点馀。
暮年秋色恋江乡,酒熟鱼肥蟹著黄。
已见庐山非入梦,一帆风稳称归航。
长夏舣舟谢子港,正见庐山水面横。隐隐香垆浮紫翠,茫茫彭蠡荡虚明。
云烟谁辨东西寺,道路空悬去住情。三日船头看不尽,兹游真足冠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