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渊明归去爱林丘,意匠经营洞壑幽。不负名山惟石室,本来高处有琼楼。
松龛隐隐三霄雾,蓬岛茫茫万里秋。壁上前贤新刻像,两朝遗迹此中留。
猜你喜欢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liáng)蟾(chán)一晕生,雨馀(yú)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短亭长亭,古今离情。高楼外清冷的月亮被罩上了一圈光晕,雨后的秋天格外凄清。
浮云淡淡,远山茫茫。秋叶落地声伴着孤雁哀鸣,远游的行人不忍听。
参考资料:
1、杨鼎夫.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二年级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49
2、萧希凤注.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第114页
山驿(shānyì):山路上的驿站,指作词之地。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又名《相思令》、《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短长亭:古代驿道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此代指行旅、行程。古今情:古今相同的离情。凉蟾:秋月。晕:月晕,月亮四周的光环。馀:剩下、遗留。
横:地理上指东西向,此指远山迷茫。和:应和。
《长相思》为万俟咏写行旅之作,上片点明时序和地点,下片含蓄表达行人的愁思。通篇萧疏冷落,情在言外。这首词全词围绕着词人于秋季雨后登亭的所见所闻,秋季雨后的凄凉孤寂的氛围,烘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上片起首两句,写山驿望中所见,兼含旅思。两个短句,从时、空两方面着笔,而想象纵横驰骋,其感情色彩增强而意境加厚。第三句客观写景:“楼外凉蟾一晕生。”这句话写到小楼在月影下独立,月影映衬着小楼,词人将深秋月夜描述犹如画一样。用“蟾”而不用“月”、“兔”字,不仅平仄妥贴,而且因为蟾蜍这种动物喜欢潮湿而体表是冷的,更能表现出“凉”意,“凉”字又暗示了行人触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黄蓼园说此句“仍带古今情之意”,可谓善于体会。“晕”是“雨馀”景象,又是风起的征兆,此句近启“雨余秋更清”一句,远兴“几叶秋声”一句。
下片仍是写驿楼上的所见所闻,思乡的客愁表现得更强烈。过片“暮山平”两句,扣住“山驿”的“山”字,描写日暮黄昏时的山中景象。太阳渐渐西沉,暮云合拢。远远望去,群山模糊一片,山中的暝色越来越深了。云空阔而单调,使得整首词读后给人萧瑟之感。大笔地涂抹,景象开阔而沉郁,浓重的暮色有力地烘染着游子的乡愁。“几叶秋声和雁声”,则由视觉而听觉。所见既已如此,所闻更使心惊。风吹叶落,秋声萧瑟,再加上南归大雁的鸣叫,此情此景,真让人难以承受。因而词人不禁呼出“行人不要听”,把深浓的乡思推向高潮。水到渠成,收合自然。
惠生元非山泽癯,东吴学者推通儒。六经训故师马服,五言章句卑应徐。
连年襆被事行役,往返殆受饥寒驱。平原先生富才望,生也从之曳修裾。
埙篪彼此迭酬倡,岂伊挟瑟逢齐竽。昨朝喜生似忆我,拿舟竟过尧峰墟。
蓼花炫眼绕野岸,候虫聒耳鸣阶除。此时空山苦寂寞,幸哉有客来门庐。
夜深共剪雨窗烛,年聆快论频轩渠。生言平原许受粲,行将脂辖驰驴车。
丈夫故有四方志,安能拘守待兔株。嗟予与生交契久,相需不啻蛩随驉。
如何忽被有力夺,后来彭戴知谁与?一发青山是齐鲁,望中道路殊萦纡。
老夫老矣衰且甚,过从无日良可吁。祇今平原亦间阔,折柬未附双鲤鱼。
江湖满地水流碧,鸿雁叫月天涵虚。岁寒但愿佳眠食,为余问讯今何如。
南山水乐洞,窈窈白云深。
满耳笙歌者,谁能一洗心。
冷酒十分无客送,轻国一雨有民攀。
将老未闻金作印,师寒犹用铁为衣。
几年卓锡住苕溪,一日寻山入会稽。蒲室塔曾藏舍利,道林堂已种菩提。
空中云气开楼阁,门外湍声杂鼓鼙。草木变迁吾老矣,隔江南望转凄迷。
鸡晨非一唱,鸦旦每三鸣。
万物各有役,吾生何所营?书编犹未掩,窗纸已微明。
稚子勇过我,琅琅诵易声。
夜色斋厨肃,秋风殿宇清。右文遭圣代,备礼引诸生。
牢醴严三献,豆笾陈两楹。祭馀同饮福,旭日树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