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紫岩山阁倚残霞,素雪回看静碧沙。
未有东风消不得,隔林犹似蕊珠花。
猜你喜欢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gāo)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溪水经过小桥后不再流回,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交情应像山溪渡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本站。
将:本义行、进,此处引申为流过。《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得:应该。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以杨万里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六年授赣州司户参军,绍兴二十九年调任永州零陵县丞,隆兴元年赴调临安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临安上政论《千虑策》,乾道六年除为隆兴府奉新知县,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荐除为国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兴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居于吉水,故此诗应作于此二时期其中之一。又《诚斋集(江湖集)卷二》有诗《甲申(隆兴二年)上元前闻家君不伏西归见梅有感二首》于本诗之前,《诚斋集(江湖集)卷三》有诗《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诗之后,故此诗断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养病期间,而只能作于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至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及其父逝世为父丁忧期间。
隆兴二年正月,杨万里因其父之病西归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杨万里之父逝世,杨万里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丁父忧时期。在此之前,杨万里方才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开始初次进入南宋官场,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职京城(因张浚之荐除为临安府教授),这正是一个读书人可以借机施展“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好时机。忽闻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弃大好机会,西归故里,这在政治上对于杨万里来说不吝于一个打击。同时,对于杨万里来说,其父之病,在亲情上对于杨万里也不吝于一个打击。然而西归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根据封建礼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应为之守孝三年,对于一个适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读书人来说,这三年是极为艰难的,以前在官场上的一切都将归于破灭,一时前功尽弃,极易生出失意之感,对于杨万里来说更是这样。同时,杨万里之父的逝世在亲情上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古代讲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别是父亲之死,对于其子女来说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这极易造成一种愁苦的心情。
在这般官场失意、亲人离去的愁苦心情中,却又是为友人送别之时,在三江小渡口,杨万里作了本诗。此诗一二两句诗人着意写景,营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三四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于友情天长地久,不为风浪所阻的期盼。通首采用对比手法。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使用自然界的“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红英落尽,
未有相逢信。
可恨流年凋绿鬓,
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
朱弦玉指梁州。
曲罢翠帘高卷,
几回新月如钩。
向来皇祐最升平,民识犁锄不识兵。茶向此时还有录,令人长羡蔡端明。
玉蕊金花水面浮,翠禽闲暇鹭鸶愁。
夕阳睡起凉亭上,坐看鱼儿作队游。
台上绿萝春,闲登不待人。每当休暇日,著履戴纱巾。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见《封川志》)
大瀛浴火乌,灭没失倒景。玉龙挟之飞,脱落叠浪顶。
根从太始并,势与华嵩并。琅实既充脰,玉距犹在矿。
马争滟滪堆,龟让天梯饼。神人不敢鞭,怒啄欲成瘿。
迁轻岐阳鼓,扛重乌获鼎。坐寒彭蠡矶,沈怯景阳井。
裘突月支头,剑磨严颜颈。秦女宁受跨,晋士岂容醒。
灰历五千劫,金锁八千顷。未知金带恩,远却白羽影。
会当鸣朝阳,即都有奇警。巨手一拍飞,钦师许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