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楼侧听吟哦近,疑载米家诗画过。寂寂武功剩铭碣,寥寥文事滞蹉跎。
青山萝擘衣幽客,深树云来隐硕薖。六一山头深醉处,好将文字耀山河。
猜你喜欢
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
扈(hù)跸(bì)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
当年,中原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太平,安史叛军燃起的战火,烧到了东西两京。
随驾回京的老臣呵,又孤身流落万里之外,在那秋冬间寒冷的时节,来听这滔滔的江声!
参考资料:
1、吴明贤,蒋罗.唐宋四家诗陆游咏蜀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年:128-129
2、张永鑫,刘桂秋.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陆游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年:121
中原:关中地区,今陕西、河南等地,唐代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在此地,是国家的中心地带。草草:仓卒。承平:继承已往治平之世,后泛指太平。戍火:边疆的战火。胡尘:胡尘即指由少数民族带来的战乱。两京。唐代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
扈跸老臣:指杜甫。扈:护卫。跸:帝王出行的车驾。身万里:指杜甫跟随肃宗的车驾。
诗的前两句,高度凝练地追述了杜甫亲身遭际的战乱背景。由于唐玄宗晚年的淫奢昏聩,触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原大地顿时惊惶纷乱,两京相继失陷,玄宗仓猝奔蜀,多年的繁华景象化作一片狼烟胡尘,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从此一去不返。这是对历史的沉痛回顾,也是对当世中原沦陷、金人主北的现实形势的概括。诗人巧妙地抓住了历史惊人重复的现象,在追念怀古的同时,又曲折地反映了当今国土沦丧的时世,一箭双雕,天衣无缝。正如《唐宋诗醇》引张完臣所云:“‘草草’二字,状尽衰世景象,谓之咏少陵可,谓之自咏亦可。”
诗的后两句,概写杜甫乱后的遭遇及晚年寄居于此的情状。当年肃宗初立,杜甫自沦陌的长安潜逃奔风翔投效,任左拾遗。长安光复,又随驾入京。可是这样忠心为国的老臣,却因疏救宰相房瑭而不公正地被贬官华州司功参军。适又遭受大饥荒,被迫奔蜀,流落西南。报国济世壮志不酬,忧国忧民之情难消,悲愤哀凉,辗转万里。晚年时,穷困潦倒、贫病交迫,于是买舟东下归里。陆游在龙兴寺凭吊当年杜甫的寓居时,不禁联想当时情势,想象那时的诗圣在此的情状,老诗人面对凄凉萧瑟的秋景,怀着孤寂、悲凉、忧愤的心境,独伫寺门,谛听阵阵汹涌悲壮的江涛声。陆游在诗后自注云:“以少陵诗考之,盖以秋冬间寓此州也。寺门闻江声甚壮。”陆游与杜甫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的遭际十分类似,两人的理想,追求与爱国精神也毫无二致,因而这阵阵江声同样敲击着不同时代两位大诗人的心房,悲壮呜咽的江涛正是他们真实心声的共同写照。涛声将大自然的景与诗人的情交融应合,也将古今两位大诗人的心灵交融应合,吊古即是抒今,借前人之情来抒发自身的悲愤,大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的深沉感慨。
全诗吊古伤今,借历史喻现实,借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情怀。意境是博大的,一实一虚,是两个时代的缩影。画面是广阔的,万里风烟入画幅。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诗人善于把诗歌从千军急进的宏大战役,浪迹万里的苦难历程,一下缩小到龙兴寺门前,画出孤独者倚门而立,侧耳而听的死象,成为特写镜头。江水在奔啸,人物在静听,一静一动,为全诗创造了感伤的气氛,加浓了诗情。诗的风格,沉雄中不乏细腻;诗的结构,紧密中显得松活,诗的语言,雄浑中透出朴素之美,确是一首吊古佳作。
平日相从乐会文,博枭壶马占朋分。罚筹多似昆阳矢,酒令严于细柳军。
蔽日雪云犹叆叇,欲晴花气渐氛氲。一樽万事皆毫末,蜾蠃螟蛉岂足云。
先朝黄叶寺,老屋白云扉。灯续长明火,僧犹坏色衣。
驮经马迹远,念佛鸟声微。唯有閒閒叟,坐看红日飞。
昙花绣佛古招提,苍藓云封鸟雀栖。可惜风霜涂五色,剩残罗汉貌深黧。
天台钟鼓隔凡呗,雁荡褰裳渡远溪。西望滁阳埋骨处,山河日月国恩齐。
琅玡山势近龙蟠,更有龙兴号古禅。铁铸弥陀青著眼,梦移关像小容龛。
佛容争说李唐古,刹寺犹将显德刊。罗汉画神并画骨,泥金深处皱容宽。
剩有琅玡续后游,山僧指点翠云稠。近连丰乐浮青髻,遥拥关山戴冕旒。
风雨龙吟杂树吼,月明人影共波流。重阳独立金山顶,此地吾将一梦留。
高刹长幡敞净居,方袍圆笠照通渠。
龙兴旧额加新榜,不见金轮皇帝书。
缥缈诸天□上头,尘踪无碍到还休。经春雨洗楞迦净,不夜风翻河汉流。
借鹤便须寻大酉,浮查应未隔沧洲。却怜惠远能供茗,藓璧新诗取次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