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猜你喜欢
百战功成初拜侯,貂蝉雉尾换兜鍪。丹青拟上麒麟阁,红粉空馀燕子楼。
郿坞有金僧施得,平津无客妓来游。若教富贵兼难老,江水应须北向流。
终日长廓独自行,幻身未信一丝轻。
自家心绪忡忡急,枉恨邻墙捣练声。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dài)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qī)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làng)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
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00-201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巴童:巴地儿童。攲:倾斜。水鸡:水鸟名。
阆中:是举全部而言。胜事: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
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寄情于景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前句中“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后句中“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这两句属于融景于情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巴童荡浆欹侧过”在《杜诗镜铨》中被刘须溪评价为“景少”;“水鸡衔鱼来去飞”又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这里的前句,虽然只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这是在《阆山歌》与《阆水歌》里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出现在诗中的人物代表;这里的后句隐约寓指杜甫在写此首诗时他所处的位置——大约就是在阆中的南津渡或正处在南楼(华光楼)一带。这后句看似写景的诗,却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而之所长的地方,既是在为后人辨别杜甫写此诗的环境而告诉人们有关诗圣当时的位置,又能为此诗重点内容即最后一句的现出,铺展其必要的文化意境;所以,“语长”。这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说明杜甫所得知阆中胜事的心绪、与回忆遭遇“安史之乱”的状况相似。《杜诗镜铨》所引《杜臆》犹云“恼杀人意”来解释杜甫此时此刻的心情,说明了杜甫此时很可能心绪悲怆。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杜诗镜铨》结合“阆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释,举出了“阆之为郡,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的例子。这说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于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识阆中古地,就是昆仑阆苑、就是阆苑仙境——阆州城南的锦屏山以山载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势、其风水、其神话“三位一体”,成为了杜甫所赞的“天下稀”。最后两句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诗句——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更能够易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诗句之中。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这首《阆水歌》专咏阆水之胜,它与《阆山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要地无间日,吟踪肯暂过。
林泉归计晚,雨雪向春多。
径僻稀来客,庭荒半长莎。
独眠思旧约,寒梦绕烟萝。
日终甲子斗直辰,持觞远酹胡侯坟。两桨趁鸥背城闉,四十有四同州人。
半为吴语如季真,湖穷岸出水陆分。舍舟登途指嶙峋,少年健走黄犊奔。
或乃喝道惊春云,老翁茧足仍后尘。解衣径眠草为茵,前趋一里趋庙门。
杖藜不得辞微辛,严祠高居绝四邻。傍为一邱标石麟,升阶鞠躬羞藻蘋。
拜兴有相祝有文,亦或稽首称诸孙。归途探幽抉荒榛,下睨尘土多虻蚊。
放舟催发无逡巡,胜赏莫许穷涯垠。开篷列坐罗膻荤,托名乡饮无主宾。
谁欤解事强讨论,欲以穷达为卑尊。美人今代王右军,口吐秀句天葩芬。
雁行拱立何纷纷,争言我公诗绝伦。庞眉被褐两山民,闭目宴坐方申申。
舣舟黑亭鸦噪昏,晴杨吹花洒衣巾。裁诗纪实聊云云,慎勿浪传来怒嗔。
霹雳如春雨似秋,兰陵冬夜忆黄州。茂陵封禅期身后,恰恰营成小竹楼。
民不知兵物自华,表忠消得老碑夸。
虎符龙节故王国,凤舞鸾飞今帝家。
遗庙断垣低槲叶,荒村旧井湿桐花。
冯夷尚怕潮头弩,一望西兴渡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