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辽海出长城,出关已了了。望之欲无遗,莫若兹山好。
积水远何极,分流犹浩淼。风翻白日低,浪动乾坤小。
南疑析木偏,东觉扶桑晓。蜃楼遇且难,况识蓬莱岛。
余本海滨人,少小纵临眺。今日出边庭,乃复行其杪。
一苇直可杭,鞭石苦不早。安得乘长风,往复如飞鸟。
猜你喜欢
路逢剑客须呈,不遇诗人莫献。
逢人且说三分,未可全施一片。
落日郁苍烟,空山转寒碧。
石屏倚天立,端峭一千尺。
无言独与对,足以永朝夕。
何用向时流,抵掌恣谈剧。
春动高溪水,交游独有君。人情虽澹澹,物色已欣欣。
香转梅梢日,光分岭外云。林亭同眺久,竟把一杯醺。
昔闻愚谷隐,今见踵高风。处世贵囊括,索居惟养蒙。
衔杯山翠里,高枕水声中。古有逸民传,非君孰与同。
关山月,扬清光,塞上征人望故乡。故乡千里音尘绝,几回见月伤离别。
枕戈夜卧草头霜,弯弓晨走林间雪。愁云茫茫塞草寒,月轮斜挂白狼山。
一声羌笛凄风急,多少征人念未还。
萧萧北风吹北窗,浪浪秋雨泻秋江。痴蝇不飞集枯几,饥鼠屡出翻空缸。
杂花叶底开无数,佳木门前立自双。散地自知心地远,赏音谁解足音跫。
燕人美兮赵女佳,其室则迩(ěr)兮限层崖。
云为车兮风为马,玉在山兮兰在野。
云无期兮风有止,思多端兮谁能理?
燕女美貌啊赵女佳好,居所近在咫尺啊,倩影远隔层崖,怎能见到她!
我欲乘云车风马,前往求访,她如兰似玉,僻处山野;
云有时不遇,风有时停止,我思慕多端,无以慰解,谁能为我理清这相思的烦恼?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47-348
燕、赵:为二国名。战国时燕国都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赵国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县。古诗曰“燕赵多佳人”。这里“燕人”、“赵女”也可能是用来比贤才之士,贤才居处山野,过风云际会就出而用世。迩:近。限:隔着。层崖:层层山崖。
玉、兰:用美玉和兰花比喻美人。
无期:指没有约定日期。多端:多头绪,多方面。
这首诗《玉台新咏》卷九题为《燕人美篇》,又作《燕人美兮歌》。这是一首表现思慕情感的诗。全诗仅六句。首二句着重写所思女子的美和诗人与她之间的阻隔,后四句写诗人的追求以及求之不遇的怅惘心绪。
诗歌一开头就热情赞美燕姬赵女的佳妙,表达一腔思慕之情。诗人不畏层峦叠嶂的阻隔,幻想以云为车,以风为马,驱风驾云去追求美的偶象。然而她们如兰似玉幽居山野深谷,难以寻觅,更何况风云飘忽无定,难以依靠。诗人的满腔情愫谁能理解呢?此诗篇幅不长,却将诗人的思慕之情写的宛曲有致,一波三折。
此诗写思慕情感,主要是通过对一种可望而不可即、求之而不可得的境界的描写来实现的。这类境界常见于古诗,如《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和《国风·周南·汉广》两篇。陈启源《毛诗稽古篇》云:“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此诗的创作,显然曾受到这样的构思的影响。诗人并未正面直接地表白内心感情,描绘也不事藻饰,然而无限情思,尽在其中。诗歌采用的是楚歌体形式,每句嵌用“兮”字,自然形成一种略有参差,而大体整齐、和谐的节奏。同时它又是押韵的,“佳”“崖”为平声韵,“马”“野”“止”“理”为仄声韵。诗人似乎注意到了声韵与整首诗情调和意境的配合,这里,平声韵舒畅昂扬,仄声韵略显短促低沉,形成一种委婉、悠扬而又沉郁的旋律,不仅与赞美、思慕佳人而最终追求不到,无以慰藉情怀的内容相吻合,而且与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律动相合拍。整首诗在谋篇布局、意象组合、用韵转意、节奏旋律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