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圣贤何常施,所遇有伸屈。
曲士守一隅,欲以齐万物。
丧非不欲富,言为南宫出。
世无子有子,谁敢救其失。
猜你喜欢
群峰拥轩槛,竹树阴漠漠。公胡苦思山,规构自心作。
惟予爱山者,初仕即京洛。嵩峰三十六,终日对高阁。
阴晴无朝暮,紫气常浮泊。雄然九州中,气象压寥廓。
亦尝步其巅,培塿视四岳。其後窜荆蛮,始识峡山恶。
长江泻天来,巨石忽开拓。始疑茫昧初,浑沌死镌鏧。
神功夜催就,万仞成一削。尤奇十二峰,隐见入冥邈。
人踪断攀缘,异物宜所诧。顾瞻但徘徊,想像逢绰约。
嵩山近可爱,泉石吾已诺。终期友幽人,白首老云壑。
荆巫惜遐荒,诡怪杳难貌。至今清夜思,魂梦辄飞愕。
偶来玩兹亭,尘眼刮昏膜。况逢秋雨霁,浓翠新染濯。
峰端上明月,且可留幽酌。
张子三年游赤县,每望西山情恋恋。故人潘阆忽我过,为说西山景堪羡。
玉泉瀵出山之根,晴雷喧空山若颤。涧流绕我读书庄,落花游鯈相回旋。
傍涧腴田百亩馀,春蔬秋果栽应遍。推窗正视诸佛卢,紫翠丛中金碧绚。
先生有意此移居,可以藏修可游衍。轩冕红尘飞不来,静玩天人穷圣宪。
我闻此语喜无极,便得载书酬夙愿。高弁长裾三四徒,助我蒐罗亲笔研。
试将越砥砺铅刀,漫把吴丝添袜线。故写幽怀入草图,买山无资先立券。
图中三子知为谁,我欲挽之为保见。粉署王郎赞一言,他日来游共清燕。
秋日登高兴,天涯野望开。群山连瘴海,一水隔蓬莱。
磴曲迷深树,岩空响薄雷。羁心应不尽,何处更孤台。
西原驿(yì)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fén)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驿路在西原山上穿行,看起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那江边的送客亭,有送行人雨中依依惜别。
李判官,你到汾水上的时候,看看那里的云光山色,可还像汉武帝那个时代那样雄伟壮丽?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5-616
西原驿路:虢州城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
汾水:河流名,发源于今陕西宁武,向西南流入黄河。汉时秋:汉朝的鼎盛时期。
此诗是送行之作。当时的虢州城,大抵依山而建。西原是城外一个地方。北出黄河的驿路是由城外绕山而去的。所以诗的开头,才有“西原驿路挂城头”的话。此句骤看是写景,城堞现出了一角,远处有重重叠叠的山,驿路在山上穿行,看来就像挂在城头似的;其实又是在叙事,点出送行题目。再把这第一句和次句连起来读,还可以看到一个雨中送客的场景。除了城堞耸峙,远山一抹,驿路蜿蜒之外,江边还有送客亭;雨景中又仿佛可以看见行人上路,主人殷殷相送。纯然以写景来叙事达情,却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是作者在摄取、提炼、表现三方面都下了力量的最好说明。
然而,这首诗不能看作是一般的送客应酬之作,诗人在诗中倾注的思想感情,要比单纯的送别友人深广得多。就在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遥深地写下了这两句话:“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话里隐藏着一段典故:有一年,汉武帝刘彻到河东(今山西地区)去,祭了后土之神,又坐船在汾水上游览、饮宴,高兴起来,做了一首《秋风辞》。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话。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而唐朝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间,国力之盛,比起汉武帝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安史之乱一来,却突然落得如此可悲的局面,诗人自然是不能不有所感触的。恰好李判官要到晋绛去,诗人于是含蓄地向朋友提出这样的探问,很明显,隐藏在这两句话后面的,是诗人对于唐帝国衰落的深沉的叹息。一种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激情,在诗人胸中激荡。有了这两句,就给这首送行诗平添许多艺术光彩。
女郎粉结队,罗绮趁晴春。岁岁芳菲节,来看歌舞人。
张翰一杯酒,荣期三乐歌。聪明伤混沌,烦恼污头陀。
簟冷秋生早,阶闲日上多。近来门更静,无雀可张罗。
清明近。还是递选东风,做成花讯。芳时一刻千金,半晴半雨、酬春未准。
雁归尽。离字向人欲写,暗云难认。西园猛忆逢迎,翠纨障面,花间笑稳。曲径池莲平砌,绛裙曾与,濯香湔粉。无奈燕幕莺帘,轻负娇后。青榆巷陌,蹋马红成寸。十年梦、秋千吊影,袜罗尘褪。事往凭谁问。昼长病酒添新恨。烟冷斜阳紧。山黛远、曲曲阑干凭损。柳丝万尺,不如轻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