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洞里幽泉澈底清,流澌总在石中行。潺潺不泻人间去,尽日閒吟世外声。
猜你喜欢
君不见茂州长史文章翁,生平姓字悬天东,
英言撼帝帝不从,建隆以来无此忠。
今焉栖神寓玄躬,道在翳嘶峰外之高峰。
是间真趣排天胸,指顾可了荆岱嵩,
迩年秋练春光融,离离渡汉舒溟蒙。
状殊宋车非越龙,亦非石壁浮青红。
望之云远讨其踪,类风飘烟欺雾浓,
直排阊阖贯紫宫。父老语我昭我聋,
疑是先生不掩之精雄。自尔支拄琼崖中,
要把英爽飞摩空。有如韩王结襦腾腾化异气,
亦如卫生食昂叠叠欺长虹。诚於斯民有愿力,
此段奇特将无同。先生英名无有尽,
乃云无心洞无穷。或云砻凿发天秘,
不知的的胜事符阿戎。劝君不必昆阆通,
五云之祥由李宗。君家种义昭玄穹,
可隶黄字驱青童。扫洒愿勿俗子容,
斗酒为嗔王无功。
洞天犹数武,清风逼人冷。既进谺然开,尘烦先自屏。
巅隙透天光,仰望疑坐井。旁穴穿地底,窅然落深迥。
平进可深达,曲折通后岭。同行戒后怯,有志鼓前猛。
中路苦偪仄,蚁进步难并。辗转又宏敞,夷险判俄顷。
更深趾不受,隐隐路脩永。空响幻波涛,白画半昏冥。
坐久心骨寒,复出来时境。人生烦热胸,到此须一省。
六月断炎暑,重来煮新茗。
石灯虚阁影沉沉,万壑松风起夕阴。断壁只馀苍藓合,洞门长锁紫云深。
一声铁篴破残梦,半夜石钟清道心。跨鲤仙人何处去,琪花瑶草不堪寻。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小山凉风高,秋意饶庭砌。
江南山水秀,钟此数丛桂。
亭亭苍虯蟠,磊磊杰玉缀。
薰染风露香,摆脱脂粉媚。
芙蓉已无秋,篱菊极羞愧。
幽芳蕙百亩,香味亦琐细。
孰知标格奇,自取造物忌。
狂风挟怪雨,族灭无噍类。
才怜金作屋,俄惊粟布地。
姿容就枯槁,气骨尚奇异。
如彼死诸葛,凛凛有生意。
试炷博山火,来参烟一燧。
旭日开春霁,残云变午霞。登临如有待,山水更重华。
石乳初悬溜,流嘤复满花。林中有肥遁,吾欲傍生涯。
二十年间儿女諠,糟糠勤苦不堪论。
如今八载君身后,儿已登科又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