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过了烧灯望燕归,春寒划地勒芳期。
杏花深巷无人卖,细雨空帘尽日垂。
猜你喜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参考资料:
1、左振坤.历代爱国诗文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88-89
2、黄星南.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湖南出版社,1997:156-157
3、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24
4、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207-208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游人”在这里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这句紧承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来。诗人面对这不停的歌舞,看着这些“游人们”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现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风”一语双关,在诗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在诗人看在,正是这股“暖风”把“游人”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其中的“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醉”字,留下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游人们”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的丑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就是说,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这里,诗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西湖”虽在杭州,但说到“西湖”,美景之地,是游山玩水的最佳去处,而且也仅仅是杭州的一个景点。而诗人用“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汴州”已经被金人占有)对照。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珠帘白舫乱湖光,隔岸龙舟舣夕阳。
今日欢游复明日,便将京洛看钱塘。
吟拾江边金翠羽,醉骑海上玉麟腰。清谈试茗游冰井,至乐观鱼坐鉴桥。
七载分携楚水滨,白头吟苦见交亲。重逢人日题诗地,犹是天涯远客身。
老去残骸还作健,生来傲骨不忧贫。行行盾鼻书还著,每把高文辄有神。
白月照世界,山河受清光。
岂独耳目清,莹洗肝膈凉。
中夜扫宽虚,仰得天一方。
湛碧磨青铜,精金点星茫。
我心方无思,偃息在高堂。
慎勿忧世故,彼昏谓汝狂。
界石记州名,旗亭报客程。山行频陟降,春雨易阴晴。
树引荒涂直,花撩客眼明。蛮方行欲捲,翻忆武昌城。
天下香火如东林,雷刘胜迹犹可寻。
阿师跳出矮屋下,万里抱被云水深。
汝家老演旧行处,江梅树树前时吟。
可怜此老今已矣,门户久冷怀语音。
去年送圭今送汝,演子两虎不易擒。
吾诗最悭亦何用,且为向来衣钵重。
逢圭问我强健时,犹抱黄经恋虀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