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恩介寿诗为陈矩庵中丞乃翁作四首 其三

乾坤荡无极,客子日行迈。永怀将父吟,陟岵发潜嘅。
閒登楚丘望,长川皓如带。高榭鸣凉蝉,秋风起江介。
烟中树如荠,隐隐见吴会。
作者头像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猜你喜欢

中年谢簪组,将以遗世荣。晚岁沐崇恩,封诰来承明。
金章既煇霍,廌冠亦峥嵘。升拜天子光,闾里咸震惊。
悠哉显扬志,爰毕游子情。
[先秦] 佚名
墙有茨(cí),不可扫也。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扫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说出口。如果真要说出来,那话就难听死啦。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茨: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中冓:内室,宫中龌龊之事。道:说。所:若。

墙有茨,不可襄(xiāng)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上长满了蒺藜,无论如何除不掉。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没法详细说。如果真要说详细,那话说来可长啦。

襄:除去,扫除。详:借作“扬”,传扬。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墙上长满了蒺藜,没有办法打捆走。你们宫中私房话,实在不能对人说。如果真的传开来,简直就是羞辱啊。

束:捆走。这里是打扫干净的意思。读:宣扬。

[赏析]

  这首诗内容与《邶风·新台》相承接,主要意思是讽刺宣姜(齐女)不守妇道,和庶子通奸,其事丑不可言。诗以墙上长满蒺藜起兴,给人的感觉,卫公子顽与其父妻宣姜的私通,就像蒺藜一样痛刺着卫国的国体以及卫国人民的颜面与心灵。

  全诗一唱三叹,在反复重复的数落中,一层层加深着对这一宫廷丑事的批判。在结构上,叠咏而意义递进,无论在内容、思想感情上都是一层深过一层,有效地增强着诗歌的讽刺力量。诗中之“不可埽”、“不可襄”、“不可束”,表面上写墙茨之延伸愈来愈长,几乎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实际上是比兴卫公子顽与其父妻私通已经到了无耻糜烂、昭然无忌的程度。诗中之“所可道也”、“所可详也”、“所可读也”,表明人们对这种宫廷丑事的议论,在一步一步的升级,几乎已经尽人皆知了。诗中之“言之丑也”、“言之长也”、“言之辱也”,写人们对于这种宫廷丑闻的感情态度,由丢脸、气愤到感到耻辱,真有一人之祸,祸及国体的感觉。

  此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9-90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91-92

衰柳迷隋苑,衡门啼暮鸦。茅厨烟不动,书牖日空斜。
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沈忧损神虑,萱草自开花。
绣倦凭栏,槐阴正午。榴花窗外飘红雨。闲将彩线绾离愁,谁怜枉结同心缕。
竹影摇凉,荷风拂暑。年年此日偏羁旅。旧时飞燕到帘西,含愁祗对愁人语。
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
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
诸葛子作者,诗曾我细看。出山因觅孟,踏雪去寻韩。
谬独哭不错,常流饮实难。知音知便了,归去旧江干。
卜筑初成万象开,高风不让景夷台。九峰云气时时合,三泖波光面面来。
共道将军人似树,宛然仙尉市名梅。澜狂柱屹当年事,感旧怀贤首重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