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舸屋亲劳柱史登,履痕新破石苔层。疏帘不为看山捲,曲几还留听雨凭。
左传癖成怜晋客,右军书在感唐僧。停杯剧论怀千古,坐对流云思转凝。
猜你喜欢
太华巉巉敷水长,白驴依旧系斜阳。
山深乳洞药炉冷,花发云房醅瓮香。
邻叟一樽迎谷口,蛮童三髻拜溪傍。
中原俯仰成今古,物外自闲人自忙。
投老不堪别,莫云师友情。
当时建阳聚,何日上饶行。
旧事消除尽,新愁积渐生。
酒杯无浪与,醉醒是秋声。
海邑消烦暑,星河坐晚凉。清风来独树,新月挂危墙。
水气生寒早,蛩声向夜忙。客怀秋渐老,官邸漏初长。
八月秋风,在河在嵩。我思之人,天中水中。之人未从,我心忡忡。
彼何人兮,秋其可同。
秋风既清,苇秀绩成。我思之人,如裳如缨。缁衣未迎,授衣有惊。
岂曰无衣,与女同籯。
秋风既肃,壶断枣剥。我思之人,如胸如腹。之人未谷,逝敢谋独。
岂曰无谋,惟心惟目。
秋风吹兮,秋日微兮。苍苍蒹葭,白露肥兮。我心伤悲,旦夕飞兮。
蒹葭在水,秋未违兮。伊人在水,秋未归兮。
八月江南毒热新,火云郁郁尚蒸人。井梧叶落太伤早,庭户蚊喧难及晨。
不见金天流素月,思沾玉露洗黄尘。重寻箧笥开纨扇,始笑西风误认真。
苔钱因雨长,春富薄朱门。翠浅晨加色,园添夜见痕。
岂能化蝴蝶,飞去恋花魂。自足娱幽寂,谁将势利论。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shǔ)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líng)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zǎi),陶然共醉菊花杯。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参考资料:
1、李星.唐诗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157-158
2、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502-503
高台:指望仙台。曙色开: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样子。
三晋:指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在今山西、河南一带。北向:形容山势向北偏去。二陵:指崤山南北的二陵,在今河南洛宁、陕县附近。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东:一作“西”。
关:函谷关。令尹: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相传他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不一会果然老子骑青牛过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尹喜后随老子而去。谁能识:谁还能遇到关门令尹呢?河上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彭泽宰: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陶然:欢乐酣畅的样子。共醉:一作“一醉”。菊花杯:意谓对菊举杯饮酒。
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七律。崔曙只有这一首七律,但却是名作,可见诗贵精不贵多。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
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首联言事。作者登台凭高望远,看到朝阳,心情顿觉开朗。颔联字面写四季变换,“云山皆北向”,是夏天;“风雨自东来”是春天。从汉文帝修筑此台到作者登台时,经历了近千个春夏秋冬。战国时的三晋,经过秦汉、魏晋、北朝,几经分合,此时成了一统天下的一个部分。汉代的皇帝,当时多么显赫,而此刻只能在二陵中,任凭风雨侵袭了。实际上是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颈联继续抒发历史感慨:望仙台所在地的地方长官,经过多次改朝换代,难以记住他们一个个的名字。当年磻溪垂钓、后来被周文王聘请为宰相的姜尚,也早死了多年,再也不能回来了。真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感慨。尾联言志。有了前面的铺垫,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
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将一首应酬诗写得有声有色、不落俗套;语气上转承自然,一气呵成。全诗融写景、怀古、抒情于一炉,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隐逸气息,这与诗人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等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此诗格律为平起式首句入韵格,韵合十灰。中二联对仗半工,风雨对云山,河上对关门,都不很工。对仗微有不工,可见灵活,不拘泥,唐诗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