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亲老需甘软,家贫乏囷仓。卖文应不免,为恨故难忘。
挥俗黄生激,辞宾子觉刚。尔曹虽得罪,无愧在门墙。
猜你喜欢
人生读书本余事,惟要闭门修孝悌。
畜豚种菜养父兄,此风乃可传百世。
我闻长安官道傍,至今人指魏公庄。
北方俗厚终可喜,一字不识勤耕桑。
雨中禁火空斋(zhāi)冷,江上流莺(yīng)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zhū)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8-179.
2、陶敏王友胜.韦应物诗选:中华书局,2005:132-133.
空斋:空荡的书斋。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
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
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
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
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地接天台胜,山围雁荡高。诗人同谢眺,羽客见卢敖。
树色分厓翠,江声应海涛。何年此栖托,莲叶好时操。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
汇河镇门东,河水清如苔。其原发湖涧,其流入长淮。
是日天气和,惜此风日佳。试临清泠渊,洗我肮
故乡谁不怀,名山矧余慕。
一为尘迹牵,遂阔赏心晤。
偶值芳岁阑,遥泛沧洲趣。
澄江带余霞,丹壑收残雾。
严霜委野草,寒飙振皋树。
指途寻旧踪,流盼成新寓。
鱼乐愧渊沉,鸿冥羡云骛。
归来徒是今,履往怅非素。
久客无人问所须,小窗翻得逐痴愚。
黄昏以后酒三盏。白日之间饭两盂。
谷雨笋茶俱俊美,条风杞菊竞甘腴。
先贤且谓可行乐,况是平生山泽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