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外带疏雨,空濛水不如。僧来人静后,琴弄晚风初。
挥手忽澄霁,遥情在碧虚。好风吹未已,一夕放芙蕖。
猜你喜欢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参考资料:
1、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遥岑掣残电,炫转云筛碎。
长庚送晓色,澒洞初见地。
饥马恋枥鸣,呞牛系林睡。
横塘寸鱼跳,鱼跳石双翠。
敢嗟衣化尘,且喜风泛袂。
蚤怀功名心,经济岂无意。
老躯既肮脏,柔态渐斌媚。
棹舟江南去,白酒谋日醉。
丝蓴芼雪鲈,欲饱三尺喙。
半生客荆州,两渡北津水。
尚友有若人,获我心所契。
行李念淹留,感此秋蝉嘒。
扫除向来想,渔钓真得计。
寒翁已无心,得失无欣喟。
南山已见雾昏昏,便合潜身不出门。直到半途风雨横,仓惶何处觅前村。
绣带合欢结。
锦衣连理文。
怀情入夜月。
含笑出朝云。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金陵的白杨十字巷,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
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俱往矣,现在只有唐朝的草木青青。
天地变化巨大,吴国宫殿早已颓倒。
六朝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包,曾经的贵族现在已经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本站。
作者在凭吊古代遗迹时,看着斑驳的遗迹,诗人感叹世事无常,随着岁月的侵蚀,再如何雄伟的建筑,显赫的世家,都已经泯灭在时间的长河中了。不好,生字给人有动的感觉,给人一种草木生长的很旺盛的感觉,而更反衬出,吴地的衰败。而有字显然没有生字这么贴切,意境深远。
秋半犹炎热,中庭草木香。片云天浅碧,疏叶橘轻黄。
不厌虫鸣急,还贪竹影凉。人閒公事少,无睡夜初长。
残棋久未收,竹凉成小坐。樵苏冷不爨,所设惟瓜蓏。
风吹碧云动,时有苍雪堕。焉知人间世,赤日如焦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