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苞雒艳贡惊春,造化争先物物新。镂管裁诗天语妙,翠罂颁醴圣恩频。
猜你喜欢
云峰面面巧随人,渌净兼无一点尘。开尽岩英并涧蕊,君王自与物为春。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重壁山前瑞色开,浮环夜渡捷骑来。一旗金鼓辕门晓,唤得满城生意回。
漠漠杨柳花,青青杨柳树。
带花折长条,将送行人去。
灞陵勿淹留,明日发沙洲。
沙洲连塞路,望望使人愁。
愿推双车轮,推过寿昌县。
寿昌何蔚蔚,边城如眼见。
别曲歌且停,春醪香更清。
一杯歌一曲,曲尽两含情。
含情岂无语,别离心更苦。
懊恨别离多,欢娱能几许。
万水复千山,人去几时还。
谁言功名好,侬道不如闲。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惊起草堂寒气晚,海阳潮水到床头。
紫翠浮浮夺晓昏,生涯谷汲与松焚。客尘一点自应少,终日到门惟白云。
欲行行未得,略日滞孤舟。
月照山皆近,风吹水倒流。
地名人不识,秋景客相愁。
忆你惟成梦,遥知独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