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逸僧戛椀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
初戛徐徐声渐显,乐音不管何人辨。似出龙泉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远。
未必全繇戛者功,真生虚无非椀中。寥亮掩清笛,萦回凌细风。
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乍向天台宿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
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忧躁人静。今日铿锽江上闻,蛟螭奔飞如得群。
声过阴岭恐成雨,响驻晴天将起云。坐来吟尽空江碧,却寻向者听无迹。
人生万事将此同,暮贱朝荣动还寂。
猜你喜欢
檀板朱弦出砑声,停杯齐听月当楹。
分明自是《凉州曲》,不解何人最有情。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zì)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shāng),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杨花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远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桥下的流水时时都在呜咽,唱不完送别的悲歌。
上马时朋友争劝送别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莺啼,声声都是断肠的歌喉。燕赵儿郎也伤愁,挥不尽千行泪,又回头。
参考资料:
1、赵崇祚编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9-20
2、邱美琼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9-81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64-66
洛阳:最早为东周都城,此后后汉、西晋、北魏、隋等朝均建都于此。唐时为东都。恣攀折:任意攀折。恣,一作“争”。
离觞:饯别之酒。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平原年少:泛指贵族子弟,这里指远行的人。平原,古地名,战国时赵邑,即今山东省平原县。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上阕写桥上送别。“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一开头就点出了这次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正值阳春天气,洛阳城里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这时有人要远行,朋友们都聚集在桥上为他送别。“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按照古人风俗,送别要折杨柳以相赠,用来表示依依不舍之情。因为经这桥上远行的人络绎不断,来这桥上送行的人成群结队,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那声音真是撼人心肺。这里不是直写离愁,而是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
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江淹《别赋》有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浦是地名,在福建,这里借指送别之处。一旦离开洛阳,又是那样的牵肠挂肚。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换头二句所写情景,愁绝可见。“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平原年少,出自“我本平原儿,少年事远行”。平原作为燕赵之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友至深,故离愁使人格外伤感。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一般送别之作多写得凄凄切切。温庭筠这首词虽然格调也不高,但并无儿女之态,脂粉之气。大家公认温庭筠词“大半托词房帷,极其婉雅”,这首词却是个例外,别具一种阳刚之美。
紫芝山势郁嵯峨,俯瞰层城近带河。一代杜鹃称绝响,千年石兽卧荒坡。
阴阴宰木春逾茂,粲粲宸章墨未磨。景节永怀敦古谊,临风酹酒独悲歌。
君不见石家名园拟黄屋,蜀锦作围金作谷。暖香烘日浮紫霄,冰纨火而鲛人绡。
燕钗十二歌白苧,珊瑚玲垄绿珠舞。月榭吹笙引凤凰,雾幄传觞语鹦鹉。
爨下蜡光宵未歇,楼上佳人碎琼雪。空将遗恨寄丹青,留作千年覆车辙。
不相菲薄不相师,
公道持论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
望溪文集阮亭诗。
宝鉴年来微有晕。懒照容华,人远天涯近。昨夜灯花还失信。无心更唱江城引。
行过短墙回首认。醉撼花梢,红雨飞成阵。拌了为郎憔悴损。庞儿恰似江梅韵。
已着诗招隐,何须酒引陶。
胸中有泾渭,笔下足波涛。
世乱闭门早,身閒倚枕高。
何惭少陵老,鹦鹉啄金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