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后送友人不及

失意经寒食,情偏感别离。来逢人已去,坐见柳空垂。
细雨飞黄鸟,新蒲长绿池。自倾相送酒,终不展愁眉。
作者头像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姑苏人,顾况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年前后在世。少俊悟,一览成诵。性滑稽,好凌轹。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久闻其诗名,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放榜,仍无其名,怪之。乃勑有司进所试文章,追榜放令及第。大中间,为盱眙尉,不乐奉迎,更厌鞭挞,乃弃官隐茅山。王建有诗送别。后不知所终。非熊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yǐ)云栽。

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种,日边的红杏倚着云彩而栽。

天上:指皇帝、朝廷。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和:带着,沾染着。倚云:靠着云。形容极高。

(fú)(róng)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边,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

芙蓉:荷花的别名。

[赏析]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贴。“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不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

参考资料:

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23

我家堂屋前,仰视大茅巅。潭静鸟声异,地寒松色鲜。
人眠瓮牖月,鹿饮竹门泉。多愧邻高隐,无成又一年。
七度金门策蹇驴,杏园消息竟何如。甘从东郭追商隐,不信《南华》是僻书。
失意事多心转淡,逢时技拙计全疏。曲江此日潜行处,怕遇春来下泽车。
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
泪血滴来千里书。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
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
自是扬云白未玄,不才那敢怨苍天。回看故国八千里,误戴儒冠十七年。
贫倚诗书元失计,穷知文字信无权。雄心销尽囊如水,流落依人面可怜。
一领青衫万斛尘,沟隍十口计全贫。关河偏阻空囊客,童仆潜归得意人。
云路岂能容野性,帝乡元不住閒身。长安浪说春光好,未见丘园非是春。
两年失意兼贫病,旅况凄凉十倍加。形影相怜谁浩叹,风尘久驻易思家。
栖身那觅数椽屋,放眼且看几树花。三伏高楼何以过,湘帘权耐暑风遮。
雨簸风颠记驿程,此心翻羡去帆轻。荣枯自昔关才命,冷热田来本性情。
回首云山成独感,到家骨肉喜重生。幺荷髡柳寻常兴,笑对芳池咏濯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