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潇洒新亭好,松长桂亦稠。
清秋集鸿雁,暇日劝觥筹。
既远含香直,何辞秉烛游。
主人情义重,终宴不知休。
猜你喜欢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鸾镜晓含春,蛾眉向影嚬。开□衣裳破,那堪粉黛新。春还洛阳道,为忆春阶草。杨叶未能攀,梅花待君扫。今朝喜鹊傍人飞,应是狂夫走马归。遥想行歌共游乐,迎前含笑著春衣。
白发惊时变,青山见鸟飞。暑随桐叶减,秋向薜萝归。
细草侵芒屩,新凉到葛衣。自怜垂老日,方悟昔年非。
闻说灵岩境最幽,乘闲舣棹共追游。
飞泉翠滴半空雨,古树阴连万壑秋。
缥缈香烟笼梵榻,嵯峨山势枕江流。
登临眺望关河远,惹起乡思恋国愁。
乍喜杭州入眼新,便呼小艇载閒身。抱城岚影浮初日,侵岸湖光上早春。
祇觉楼台胜人物,欲凭山水远风尘。酒垆正在宫墙外,带醉凭栏独怆神。
此生此月狱中看,分照累人不算圆。泣忆牛衣心并瘁,坐当木榻膝俱穿。
《明夷》曾卜周文《易》,《惜誓》还吟屈子篇。生我恩深惭未报,夜深长跪礼金仙。
过雪溪前第一湾,面前境界尽宽閒。
犹听人说我知县,谁识身□前住山。
民社三年忧责外,家山百里笑声閒。
最堪喜处交情好,明月清风心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