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仁偃息处,之问读书室。
茅轩规昔人,聊可容吾膝。
幽芳秀垣曲,翠篠蓊檐隙。
松窗炯虚明,荆篱互疏密。
淡月晓窥几,候虫夕鸣壁。
诗书后前陈,图史左右秩。
遐览到三五,旁搜及坚白。
一语偶有得,寸心欣自适。
轮奂非所慕,兹焉颇放逸。
渊明傥来过,真趣会能识。
猜你喜欢
孟子见梁襄(xiāng)王。出,语(yù)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zú)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gǎo)矣。天油然作云,沛(pèi)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shì)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本站。
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语:告诉。
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恶(Wū乌)乎:怎样,如何。
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一:统一。)
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领:即脖子。由:通“犹”定:安定。孰:谁。嗜:喜欢。与:归附。
清代刘熙载说:“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我们读《孟子见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证。这一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首先到梁(今开封)谒见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说,在此并见到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与梁襄王的应对中,孟子先以天上雨水比喻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喻民心,相互关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既为人熟知又让人深感贴切,这不仅鲜明地表明了孟子的观点,还表现出他高超的谈话艺术。
犁锄遍野沸耕农,血吻鹃声一树红。畦矗秧针青剡剡,陇翻麦浪翠芃芃。
鸡鸣昼寂花村雨,蛤吠朝寒草岸风。溪外云过横笛乱,微烟野色树茏葱。
泪点成瓣,关情不少,传来字字生香。任尊前拍手,高唱何妨。
为报西风可否,将此意、吹倒吴江。试看取、梦回月榭,人倚吟窗。
悠扬。个中无赖,怕凤管声声,吹断人肠。把新诗叠奏,尽协宫商。
响彻碧云天际,问谁个、正舞霓裳。料应是、惊鸿顾影,夜月如霜。
平铺绉縠几千寻,潇洒由来爽客襟。天借月华来海上,地蒸云气出波心。
鱼虾泽国抛残玉,灯火船窗点碎金。闻说蚌胎无颣颗,又凭风力舞秋阴。
坐对烟煤冷麝脐,一窗风雨懒幽栖。
蚕业国破鹃啼血,王谢堂空燕落泥。
华表有时归老鹤,桃都何处听天鸡。
十年往事俱尘土,莫上扬州唱竹西。
石峡轰轰作雷吼,白虹飞趋电光走。
老蛟搅起阴壑藏,电雪当空射琼玖。
禅僧倚锡疑欲飞,儿童惊呼不停口。
山夫伸足承下沫,阴风凛凛生毛发。
雨飞如箭任不知,旁人休猜铁为骨。
骥服盐车上太行,眼中驽蹇任超骧。九方皋死心先冷,八尺身存项总强。
岂有蔷薇颁皂枥,误寻苜蓿走沙场。何年外阪争途罢,一骋兰筋陟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