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尝听师法一说,波上莲花水中月。不垢不净是色空,无法无空亦无灭。我尝听师禅一观,浪溢鳌头蟾魄满。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寸寒灰冷灯畔。我又听师琴一抚,长松唤住秋山雨。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我又听师棋一著,山顶坐沈红日脚。阿谁称是国手人,罗浮道士赌却鹤,输却药。法怀斟下红霞丹,束手不敢争头角。
猜你喜欢
隋(suí)堤(dī)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mèi)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yǐ)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路尘:道路上飞扬的灰尘。柳桥:柳荫下的桥。古代常折柳赠别,因泛指送别之处。分袂:离别;分手。 何况:连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关情:掩饰感情;动心,牵动情怀。斜照:斜阳。新月:夏历每月初弯细如钩的月亮。
倚望:徙倚怅望。亭亭:形容耸立高远:浮云亭亭如车盖。
此调即双调的《忆江南》。词中写的是别情,调名“江南柳”兼关题意。通首作女子口吻。
此为送别词。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全词语言素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寄有别情。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依目送的情态。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与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总的说来,通首词没有刻画送别情事,更没有刻意作苦语,但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将一己别情写得非常充分。全词也没有点明双方身份、关系,被称作“君”的甚至未直接露面,但通过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的着想,给读者以明确的暗示。词的语言明快素朴,情调清新健康,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
双崖屹立几千仞,下有一叶之孤舟。繁星乱垂光晔晔,长藤古木风飕飕。
荒祠幽黑山鬼集,怪石如人水边立。锦峰绣岭云气深,万壑千岩露华滴。
山僧对话夜未央,不知风露满衣裳。唤船振锡渡江去,林黑无由归上方。
高寒宇宙无人语,乱石滩声溅飞雨。欲从严子借羊裘,坐待船头山月吐。
绿丝帆繂桂为樯,过尽淮山楚水长。万里移家背春谷,
一官行府向东阳。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
别后心期如在眼,猿声烟色树苍苍。
西瞻香炉气,北望钟山英。
宁如坐岩曲,飞玉光栏楹。
异哉天地秀,孕此冰雪精。
梅花立其旁,姑射凌寒清。
仙帔月耿耿,神佩风琤琤。
窗户六月泠,草木三冬荣。
锦水怀少陵,银河照长庚。
所嗜固不同,聊复娱吾生。
宛转复宛转,宛转日几回。
君肠鹿卢断,我肠车轮摧。
万古风烟满故都,清才搜括妙无馀。
可中寄与芸香客,便是江南地里书。
井上梧飘一叶秋,天边复见火西流。炎威乍熄人皆喜,寒气方来我独忧。
及早好修江上屋,趁时宜补箧中裘。却怜儿辈疏狂甚,携酒方登赏月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