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薰风拂晓度长堤,堤上双红捲使旗。楼影与天俱在水,岸沙经雨不成泥。
他州半落青山外,别浦遥分翠浪低。渡口神螺谁复识,江空应只月明知。
猜你喜欢
乌帽红尘愧子陵,绿蓑青笠晚寻盟。三千里外还家后,七十二回看月生。
与子两人长对酌,笑渠万古浪垂名。醉翁若是真个醉,皂白何须镜样明。
嗜好由来合,平生几首诗。春山偶独往,胜迹必同知。
寺远欲回暮,水多因转奇。他时剡溪棹,此路不须疑。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zào)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miǎn)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bì)吏(lì),恩到泣珠人。
皇华使:皇帝的使臣。《诗·小雅》中的篇名。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文身:未开化的民族。
树色:树木的景色。富春: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遥知:在远处知晓情况。泣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
全诗从出征写起,写到为求胜利,不惜牺牲。其时赵都督还没有动身,因此诗中采用的是虚拟的语气,描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
颔联“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把它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的生活情景。中间又以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万里”句由物见人,借助听觉渲染出征的气势,“三军”句则正面写人,诗人仿佛亲眼目睹这位将军率领三军正浩浩荡荡奔赴边陲。“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一个“出”字,点出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前后呼应。
以上两联,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这首送别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江禽野兽两堪伤,避射惊弹各自忙。头角任多无獬豸,
羽毛虽众让鸳鸯。落苔红小樱桃熟,侵井青纤燕麦长。
吟把离骚忆前事,汨罗春浪撼残阳。
龟筴皆云二月佳,愁眉攒定几曾开。
不如腐草成萤爝,绝似明珠隔蚌胎。
啖月蟆何尝砾死,衔泥燕却已归来。
清羸不敢深思索,信笔成章一散怀。
曈眬晓日漏春光,栏下萱丛尚卧霜。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
俊逸驹千里,孤高桂一枝。清才比栖棘,馀事付枯棋。
小邑今官满,当涂半己知。扬舲发江浦,策马望京师。
待诏须金马,支床笑玉龟。都尘亦可畏,莫遣素衣缁。